孫倩
實驗
1.實驗設備
主要利用軟件及設備:Pro-Engineer制圖軟件、3D打印機MakerBot Replicator 2 Desktop 3D Printer、柔性印刷適性儀IGT-F1 AIC2-5T2000、半自動電子標簽封裝機。
2.實驗過程
本文利用3D打印進行制版的方法,先利用三維軟件設計出預印刷的版,包括版基的長、寬、高及版面上的各種凸起或凹下的圖文,設置版材的大小及天線圖文的厚度,使用3D打印機,噴出PLA聚乳酸版材,噴出版面上的圖文。
①帶有凸起的天線印版的IGTF1 AIC2-5T2000的印版滾筒尺寸為內徑35mm,外徑64mm,高50mm的圓柱體,天線印版厚2mm(由此計算傳統印版的天線柔版變形率為4.97%)。
②3D打印機可以在附帶的3D打印軟件MakerBot MakerWare中預覽打印效果圖,用CAD和Pro-Engineer等畫圖軟件設計出來的圖形,預先在打印機直連電腦中顯示、調整方向等。
③3D打印具體流程如下:
拆封→安裝材料管道→連接USB和電源→調準打印平臺→裝配PLA材料→加熱擠出機→觀察材料擠出情況→插入SD卡→選擇打印文件→自動打印→得到打印結果
④3D快速打印成型的天線印版到這里就得到了成品,在柔印印刷適性儀上,把網紋輥取下,換上天線印版凸起的3D打印網紋輥,開始進行RFID電子標簽天線的柔性印刷實驗。
最后,把柔印出來的天線用鼓風干燥機干燥,溫度160℃,干燥時間20分鐘。然后對電子標簽進行封裝以及性能測試。
對比分析
一直以來,柔性版印刷過程中印刷圖文總存在偏差問題,不同印版的變形需要進行印前預補償處理。柔性印版由于自身的特點對印刷質量有一定的影響:
①柔性印版主要是由感光樹脂版、橡膠版等材料制成的凸版,這就賦予它彈性大、版材厚的特點;
②即使是一個制作得十分完美的柔性印版,它被安裝在圓柱形滾筒上后,在印刷壓力的作用下,印版上圓周方向的圖文尺寸會被拉長,圖文軸向尺寸也必然產生偏差;另外,印版的變形量隨印版的厚度變化而變化,又隨印刷機滾筒半徑的大小而變化。
③國內柔印行業目前還是以有機溶劑制版為主,其中仍在普遍使用的混合溶劑四氯乙烯和正丁烷毒性較強,不利于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④象征柔性版領域最高端技術之一的無縫套筒技術,也往往采用溶劑制版的方式,制版效率較低,嚴重影響整個生產流程。柔印設備經常需要更換印版,費事耗力,操作性和安全性較差。
本文利用柔印工藝的優勢:節約導電油墨,印刷壓力小,對印版造成的累積損傷小,工藝簡單等,印制完成RFID電子標簽天線,印刷后的天線附著力強、電阻率低、導電性能穩定。其中,3D打印柔性印版,是一種印版與滾筒一體化的柔性版直接制版方法,改善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①直接在3D設計圖中將印版以及圖文設計為圓筒形,省去安裝步驟,提高操作性和安全性,不發生安裝引起的彎曲變形。
②將天線圖文包絡在印版上,使圖文與印版一體化、印版與滾筒一體化、印版上的圖文內容固定,減小了印前變形量的補償步驟,提高圖文復制的準確度。本文采用滾筒式的制版方法,圖文部分包裹在圓柱形的印版滾筒上,能夠解決網點擴大和圖像伸長等圖文變形問題。
③3D打印制版過程中能真正實現材料的零污染、零浪費,有利于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④3D快速打印成型的方式使印版和滾筒一體化后,改變了傳統的單張柔性版制版方法,也能超過無縫套筒技術的精度和要求。
3D打印縮短制版周期,實現柔性印版的定制化和個性化,但是由于材料的限制,3D打印柔性版彈性差、硬度高,上機印刷時面臨著承受壓力不能過大的問題;3D打印也不能打印出精細度高的天線線型,且每打印一個樣品時會預先打印一個支撐,使得凸出的天線印版部分在PLA聚乳酸沒來得及固化時受重力的影響產生輕度的變形。分析也說明,3D打印柔性版需要更多的改進,同時也存在更大的進步空間。
宏觀來看,3D打印材料包括金屬材料(黑色金屬中的不銹鋼、高溫合金,有色金屬中的鈦、鎂鋁合金、鎵、鎵銦合金,稀貴金屬中的金、純銀、黃銅等),因此通過3D打印實現的柔性印版,可選材料豐富,且滿足一定的強度、剛度、耐潮濕性等要求。3D快速打印擁有設計靈活、復制精確、創造快速的優點,通過省去曝光、顯影等中間過程,提高了制版效率,從而縮短整個生產流程。更重要的是,該方法能實現柔版印刷綠色化,并進一步拓展應用領域。
作者單位:天津科技大學包裝與印刷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