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
十年前她二十歲,大三旅游時認識了男友,對方猛烈追求,她就理所當然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段熱戀。當時她一點不知道,跟眼前這個人的關系能維持十年之久。她以為那只是她人生的開篇,青春的序曲,一段可以保存在記憶里,拿來驗證那些年我也不羈狂浪過的熱血初戀。
當時財力有限,他們的戀愛方式是通宵聊QQ,還有紛至沓來的電子郵件,偶爾被宿管阿姨叫住:XX,有你的郵政快件。里面的物品漂洋過海而來,再簡單也有了一份莊重的意義。
她認為分手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但或許是青春期真的太饑渴,他們狂熱的愛持續到了畢業,又延續到了研究生歲月。
有那么一段時間,她醞釀分手,這簡直理所當然嘛,兩個人選擇了兩條路,再走下去該多累。但是男人乘了一夜的飛機來了,也就一時無話,想不出有什么必須要分的理由。
她的生活可以時不時地沒有他,但她無法想象一個人回到出租屋后,連個可以隨時拿起手機騷擾的聲音都沒有。她也想不出當自己做好人生第一個小項目時,那種狂喜還有誰來驗收比較合適。
鬧分手最兇的是畢業后的一兩年,兩人終于好不容易在一個城市,都有了一份要為之奔波勞碌的事業。周圍所有人認定他們是天造地設的穩定情侶,焦慮只有她一個人知道。
男友坦白跟她講,其實無法忍受她不在時的寂寞,他偶爾會找一夜情。
這種事情放在別的女人身上大概都要天翻地覆地瘋鬧,她一開始也不接受,但只是質疑道,你真的那么需要性嗎。
二十五六歲的他們,難以忍受自己的人生伴侶已經沒有變換可能。
他和她一樣,二十歲開始只交過一個伴侶,憑什么不能看看外面的世界。
吵得很兇,鬧得很兇,流行的開放式關系,試了;分手說再也不聯系,試了;回過頭說我們還是做好朋友吧,也試了。最終,還是搬到一起住。
幾年時間里,他就像她一個住了很長時間的公寓,里面放了太多根本沒辦法好好整理的東西,只有回到那個地方,她才覺得心有所屬。
二十七歲那年,她跟所有人宣布,我們分手了,這次是真的,我一定要尋找新的人生。
理由真是俗氣,她想結婚,不想再在感情問題上浪費時間精力,不想再為不確定的將來猶豫不決。男人拒絕,說還沒準備好,雖然我們在一起八年,但不表示要結婚啊。
既然如此,她也就拾起尊嚴,說了再見,她想過另一種人生,成熟的、不用再費勁愛來愛去的生活,好像人生所有的愛情都在這八年耗盡了。
她男朋友說,嚯,你是打算找個老實男人嫁了算了,過一輩子平靜的生活?
不出意外,一年后,他們又復合了,因為世間老實男人大多無趣,她跟他們坐上半小時已經聊完整個人生。他來找她,因為發現很多笑點只有她會懂,別人只能干瞪眼。過去這么多年,他們發明了很多屬于他們的專用語言。
三十歲,她在網上看到同齡女明星的公開求婚視頻,“12年了,我不想一個人過了,你要娶我就上臺”。
想到她跟別人說起他們已經戀愛十年,別人都會張大嘴好像發現怪物,她總是會在心里翻個白眼:其實時間到底有什么了不起?
她依然沒結婚,沒有什么立刻要去獲得法律認可的原因,除非有個孩子吧,有個孩子就去結婚。她這么想。
不然怎么能用法律去保障一份感情呢?十年分分合合,她終于明白了這么一點道理,但視頻里的尖叫聲響成一片:求婚求婚求婚!
世人到底只愿見這顯而易見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