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碧華

1月中旬,義烏市區占地400畝的浙江偉海拉鏈有限公司顯得有些蕭條,多數生產線停滯,往昔繁忙不再。
偉海拉鏈曾日產拉鏈400萬條,為中國馳名商標,在行業內赫赫有名。偉海拉鏈的創始人陶海弟也曾多次受邀出席高端論壇,縱論產業風云 。
在偉海拉鏈公司官網,“百年偉海,國際品牌”的宣傳語仍在,而公司已被托管,陶海弟本人也失去自由。
雞毛換糖起家
在以小商品聞名的義烏,雞毛換糖的故事總是被提起,盡管那已經是30年前的事。義烏盛產紅糖,小商販走南闖北,用糖、草紙等低廉物品換取居民家中的雞毛等廢品以獲取微利。
可以說,義烏市場形成的歷史就是雞毛換糖的歷史,而義烏最初的雞毛換糖是從廿三里鎮開始的。這是一種毫厘爭取、積少成多、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和百折不撓、善于變通、刻苦務實的實干精神。如今,雞毛換糖文化已經成為義烏的城市文化,有餐館用“雞毛換糖”作為名稱吸引顧客,義烏人也用這種精神和文化激勵下一代不忘吃苦、勇于創新。
和當時大多數義烏商人一樣,陶海弟17歲便開始去江西等地走村串戶做雞毛換糖生意。肩挑100多斤重的貨郎擔,學著父親的樣子,搖著撥浪鼓行走在鄉間小道。
當時交通很不方便,通常過年前出門,次年三四月份才返回義烏,其間甘苦只有親身經歷者才能體會。
多位從事過雞毛換糖生意的義烏商人向《民生周刊》記者表示,肩挑著籮筐在鄉間叫賣,雙腳起泡是常有的事。
拉鏈繞赤道200圈
和多數義烏商人一樣,在外做了兩年雞毛換糖生意之后,陶海弟在義烏馬路邊擺起雜貨攤,兜售小商品。慢慢地,他發現拉鏈具有巨大優勢,于是重點經銷拉鏈,成為義烏最早的拉鏈經營者之一。
1994年,陶海弟征地2.5畝,投資3000萬元,創辦義烏偉海拉鏈有限公司。由于產品質量和服務過硬,商品供不應求。“產品好賣到客戶紛紛擁到工廠,等在機器邊取貨。”此前,陶海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憶。
兩年后的1996年,陶海弟在義烏經濟開發區征地25畝擴大生產規模。投產后,短短幾年時間,公司就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拉鏈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占據了1/3的國內出口份額。
其間,陶海弟發現了品牌的價值。同樣是拉鏈,偉海拉鏈賣幾分錢,而日本的品牌拉鏈卻賣幾塊錢。于是,他決定在創品牌上下功夫,公司開始著力于研發、提高質量、加強對外宣傳。
很快,偉海拉鏈成立了義烏拉鏈行業最早的研發中心。這個研發中心里,30余名研發人才,外籍人員占比不小。針對美國的消費市場,偉海拉鏈引進國外技術和設備,并與上海模具研究所等國內院校合作研發。2001年,偉海拉鏈再次擴張,這次征地300畝,發展目標是成為中國一流的拉鏈企業。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老朋友駱平(化名)很少再見陶海弟。作為同一年代的義烏商人,他倆早年關系非常好,經常見面。隨后幾年,偉海拉鏈產量越來越大。高峰時期年產拉鏈可繞赤道200圈。
“存放在倉庫的拉鏈有時堆積如山,場面非常震撼,你可能都沒法想象。”駱平說。偉海拉鏈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其品牌先后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拉鏈十大知名品牌”等稱號。
陶海弟本人被推選為中國拉鏈行業協會副理事長、義烏市拉鏈行業協會會長。成名后的他,經常受邀參加高端論壇,分享創業神話。
在2010年的一次財經論壇上,陶海弟表示,偉海拉鏈的目標是百年企業,三代人都做拉鏈。“不只是我這一輩子,我兒子在接班了,孫子也在考慮了,就是從小灌輸做拉鏈理念。”
陷足房地產
陶海弟明白,產品再小,做到極致產業就大了。但他并不滿足在拉鏈方面的成就,尤其是當看到身邊的朋友都介入房地產業之后。
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偉海拉鏈之上是偉海控股,偉海控股的股東為陶海弟及其子陶騰飛,控制人為陶海弟。
2010年下半年,上海一家評級機構發布評估報告顯示,偉海拉鏈為偉海控股下屬核心的實體企業,約占偉海控股合并報表年營業收入的 90%。
除偉海控股以外,陶海弟還于 2003年9月投資了浙江偉海實業有限公司。偉海實業的主要職能為實業投資,自身無實際經營內容。浙江新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浦江縣東方藍郡置業有限公司為其下屬公司 。
成立于2004年6月的新廈房產開發的樓盤在毗鄰義烏的浦江縣,項目總投資4.2億元,分3期滾動開發。陶海弟把這一樓盤定位于高端學區房,對其寄予厚望。
但駱平發現,與其在拉鏈行業的成就不對稱的是,陶海弟在房地產領域則遭遇了滑鐵盧。截至目前,這一樓盤仍未完成銷售。
在駱平的印象中,幾年前,陶海弟和另外兩個老板計劃在紹興開發房地產,約定陶海弟投資2億元,另兩人各投1.5億元,但后來其中一個老板的1.5億元遲遲沒有到位,項目最終擱淺。
房地產項目未達預期,卻占用了大量現金流。從評估報告不難看出,當時偉海實業存在長期占用偉海拉鏈資金的現象。截至2011年 6月末,其占用金額仍為1億元,主要用于下屬的新廈房產和藍郡置業的房產項目投資。
2008年,在國際金融危機連鎖影響下,“拉鏈大王”陶海弟突然感到資金捉襟見肘,壓力巨大。
也就在2008年前后,駱平再次見到陶海弟。兩人在義烏市區的一間咖啡廳喝咖啡,期間陶海弟居然靠在椅子上睡著了。“當時,他實在是壓力太大了,老朋友在一起可能是難得輕松。”
好在,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陶海弟最終度過了那場危機。
2014年,房地產行業終結了高增長態勢,一些區域房價下行。在房產領域投入巨資的偉海拉鏈再次遭遇危機。由于窟窿太大,這次陶海弟未能脫局。
《民生周刊》記者來到偉海拉鏈公司時,工作人員以領導不在為由拒絕了記者的采訪。一樓的一間會議室成了托管團隊臨時的辦公場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義烏市政府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采訪得去找他們,對于其他問題不予置評。
義烏市政府辦公室負責托管工作的洪姓副主任證實,目前偉海拉鏈已由一家有著國資背景的企業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