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加息預期與全球資產市場調整
10 月的議息聲明以及 11 月初公布的非農數據,較快推升了市場對美聯儲年底加息的預期,并引發了美國股市債市的調整,驅動了美元指數持續走強,加劇了商品市場的下跌。 新興國家資本流出壓力上升, 股債價格走弱, 匯率重現貶值。
中國利率匯率市場也受到影響。在銀行間市場上,1 年和 10 年國債收益率較 10 月底分別反彈 15BP、22BP,其他利率和信用收益率調整幅度相當。當然,IPO 重啟和 A 股上漲也對債市也形成了一定的沖擊。銀行間短期拆借利率大體穩定,因央行信譽以及公開市場操作在這一市場發揮重要影響。隔夜回購利率下行了 10BP,7 天回購利率平穩。
10 月初我們強調,從一系列指標來看,在人民銀行強力干預和引導下,外匯市場基本恢復正常,人民幣匯率貶值恐慌消退。這也是 10 月全球市場修復以及 A股市場明顯反彈的重要原因。10 月的外儲和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數據進一步驗證了以上的判斷。
不過更高頻地看, 在 11 月上中旬, 即期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匯率持續溫和走弱,1 年期 NDF 市場上貶值預期也有小幅上升。看起來,中國近期資本流出壓力重新上升,這與全球資本流動在方向上是一致的。11 月上中旬,在權益市場上,港股與全球市場大體同步調整。但 A 股明顯更加強勢。 AH 溢價到自 130 上升到 140 附近,滬股通投資者轉為凈賣出格局。
短期經濟仍弱勢,“供給側改革”引關注
7-10 月,受出口走弱、企業去庫存以及終端需求低迷影響,工業增速持續下行。從發電耗煤、流通領域生產資料價格等數據來看,11 月上中旬工業增長可能仍然疲弱(見圖一)。
在商品市場上,近期重要工業金屬例如銅的價格還出現了大幅的下跌。價格下跌或許不全因中國需求的惡化,也有美聯儲加息預期及美元上漲的影響。但價格下跌本身, 在短期之內反過來也會對企業預期和原材料存貨行為產生負面影響(見圖二)。
今年前 10 個月,在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壓力下,財政支出維持高速增長,在一些合理的假設下,這看起來對財政赤字約束構成了很大挑戰(見圖三)。
10 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速下行較多,大中城市房價環比也在走弱。量價層面的這些變化暗示,商品房銷售改善最快的時候應該已經過去。不過參考以往經驗,我們認為在寬松流動性和行業政策的支持下,銷售面積絕對水平有望在未來較長時期內維持在 13-14 億平米之間的水平。由于新開工面積繼續下行,房地產市場的存貨去化過程總體上在加速。
11 月中旬,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引發了市場對經濟“供給側改革”的關注。從一些討論細節看,“供給側改革”可以認為是決策層對過去幾年需求管理政策的一些反思,以及對供給管理思想及實踐的系統闡述。其中特別提及的化解產能過剩、降低企業各項成本、化解房地產庫存,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等“四大殲滅戰”,與當前經濟面臨的現實困難密切關聯。明年以及整個“十三五“期間,這些領域具體的政策舉措如何,力度多大,以及取得何種效果,值得期待。
豬肉價格弱勢,生產資料價格低迷
中秋之后,季節性漲價動能衰減,豬肉價格趨勢下行。但由于玉米價格的大幅下跌,豬糧比并未回落,反而更進一步上升。目前豬糧比在 8 以上,處于歷史較高位置。在宏觀經濟總體偏涼的局面下,高豬糧比應該較難持續,從而對豬價形成進一步的拖累。
其他食品領域,鮮菜價格環比季節性上漲,同比也有所回升,但幅度溫和。鮮果價格跌幅收窄,糧食、油脂輕微上漲。
今年 1-3 季度,農民工月均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 11.9%、9.8%、9.1%,趨勢走弱,反映了經濟下滑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在繼續擴散。
總體上,預計 11 月通貨膨脹仍然溫和,再考慮基數影響,同比或在 1.4%附近。
流通領域生產資料價格仍然低迷。煤炭價格仍在下行。螺紋鋼價格在上旬輕微走高,中旬重新回落。銅價持續大幅下跌,在兩旬時間里跌幅超過 10%。化工品總體上也比較疲弱。
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對中國需求的悲觀等因素共同導致生產資料價格的走低。預計四季度工業企業利潤仍將受到壓制。
美國經濟數據相對積極,新興國家增長仍有壓力
美國短期經濟數據總體上比較積極。10 月采掘和公用事業產出同比繼續下行,但制造業增速反彈,并驅動總體工業增速走穩。
房地產市場上,10 月新屋開工增速低于預期,但絕對水平仍處于較高位置,此前的銷售數據也比較平穩。特別是就業和工資的上升,大幅改善了投資者及決策人士對美國經濟前景和12 月實施初次加息的預期。10 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表現也好于預期。核心 CPI 表現較強,同比達到 1.9%。核心 PCE 同比 7 月以來穩定在 1.3%附近,未來考慮到醫療領域改革這一指標還會進一步走高。
歐洲方面,短期經濟數據大體穩定。核心通脹同比自 4 月以來逐步回升,10月更進一步上升至 1.1%,部分緩和了量寬加碼的迫切性。日本核心通脹依然低迷,3 季度 GDP 環比負增更是加劇市場擔憂。
投資者對歐日央行是否更進一步貨幣寬松保持關注,因其不僅影響本區域經濟,還對美元走勢、對人民幣匯率政策等產生重要影響。從制造業和工業等指標來看,新興國家經濟增長仍然疲弱。大宗出口國財政金融方面還持續面臨壓力。在今年大部分時間里,新興國家均面臨較大資本流出壓力,10 月份短暫緩解,但近期重新有所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