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
過去的一周,在新三板分層制度開始征求意見、科創板年底前即將推出、證券公司凈買入規定取消、土耳其擊落俄羅斯軍機等多重利空的沖擊下,滬指依然堅守年線不放棄,深成指、創業板指更是創出階段新高,市場的強度經受住了檢驗。與我們近期堅定看多一樣,各大券商對于未來的行情也普遍表示出樂觀態度。下周一起,新股重啟以來的首批新股即將開始申購,打新對資金的分流不可避免會對市場產生一定的擾動,但無礙市場長期向好。
眾所周知,A股就是資金市和政策市,先不說國內幾十萬億銀行存款隨時可能成為A股市場的增量資金,外資對A股的投入已是源源不斷。有媒體報道,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試點擴大到馬來西亞,額度為500億人民幣。僅在11月的前24天里,新增RQFII額度已達1400億,截至目前已有14個國家和地區獲得RQII試點資格,總金額11100億元。說明中國的資本市場對外資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中長期A股增量資金十分充裕。
此外,11月26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關于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消息將很快發布。連軍隊都開始動真格的改革了,我們有理由相信,政府之前出臺的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等各項改革定將堅決實施,通過改革釋放政策紅利是我們看好A股長期向好的另一重要邏輯。
回歸到盤面上,技術似乎已不是最佳的判斷標準了,大盤在30分鐘級別一度有走出頭肩頂的趨勢,但在關鍵位置又及時將形態修復,因此,將近期走勢還是看做區間震蕩比較合適,我們之前已經分析過,未來A股的走勢大概率就是震蕩向上的慢牛態勢,那在震蕩階段,對于長期看好的品種其實是可以以持倉為主的,短線交易上就要執行在下跌的時候買入,在上漲的時候賣出的策略了。
震蕩向上的行情雖然不如逼空上漲那樣讓人覺得酣暢淋漓,但是賺錢效應卻是一點也不差的,如剛剛過去的高送轉填權行情、次新股行情等等,關鍵還是要抓住市場的主線和行情運行的邏輯。短期而言,市場仍是存量博弈,呈現震蕩蓄勢、拾級而上,市場多為交易型機會,選股要精益求精,操作要著重選股能力、持股能力、交易能力。只要滬指在3500之上,則不用緊張。主板里的藍籌股有表現機會,但價值成長仍是長期主線。
我們堅定看好景氣度持續攀升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上市公司,未來業績爆發是確定的事情,值得中長期持有;新股開閘后,外加上海科創板開板、新三板轉板制度的推出,受益最為明顯的就是創投公司,A股市場上的創投概念股勢必也會被市場反復挖掘和炒作,同樣值得關注。行情發展到現在,短期的擾動是不會改變震蕩向上的大趨勢的,把握住市場的脈絡,你會發現賺錢其實不是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