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強
食物除了能反映當事人的性格、為人和作風之外,餐桌之上,還有更多更高深的政治學問。那些叱咤風云的人物喜歡吃些什么,法國蓋世梟雄、沙場悍將拿破侖,你猜他喜歡吃什么?
大家可能以為他身處法國這個美食殿堂,權(quán)傾一時,稱霸大半個歐洲,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一定吃得十分嘴叼,食不厭精。
大錯特錯!拿破侖的飲食喜好,完全反映出一個粗線條軍人的作風,全副心思都在打仗和政治上,四肢發(fā)達,味蕾卻十分簡單。對拿破侖來說,吃東西只不過是為了填飽肚子,所以他并不愿花太多時間,通常在15分鐘內(nèi)草草了事。他尤其討厭等待,所以廚房工作人員必須在他吃飯時把菜立即端上。這樣的快餐,不難想象,必定不會是精致的菜肴。
拿破侖唯一會主動要求的菜式,是“馬倫哥燉雞”,一道味道濃郁的意大利菜。這道菜背后更有一段傳奇故事。
1800年夏天,拿破侖出兵意大利北部邊境的奧地利領(lǐng)土,其軍隊穿越山路崎嶇、地形險要的阿爾卑斯山,在馬倫哥這個地方遭敵逆襲。在一天的酣戰(zhàn)之中,一度勢危,后來才轉(zhuǎn)危為安,取得關(guān)鍵勝利。拿破侖認為這是他戎馬生涯中的一次重要勝利,奠定了他的霸業(yè)。
當時的隨軍廚師杜南,知道拿破侖上陣前從來沒心情吃東西,打完仗后卻要立即大快朵頤。但山野之上好食材難求,加上杜南知道主人的脾性,便按急就章,找來一些野味,首先是一只野雞,忙亂到以軍刀斬件,以橄欖油煎之,再以西紅柿、洋蔥、蒜頭、香草,以及拿破侖酒瓶中的白蘭地酒來調(diào)味,再伴以煎蛋、河中找來的小龍蝦,再以配給普通士兵的碎面包伴食。
這樣的一道菜,美食家可能覺得食材“風馬牛不相及”,并不協(xié)調(diào),但不料,拿破侖卻大贊好吃。
從此之后,拿破侖每次打完仗后,都要吃這道菜。但后來有人指出,拿破侖鐘愛這道菜,恐怕并不是因為它真的很好吃,而只是覺得它“彩頭”好,為他帶來好運,讓他打勝仗而已。
拿破侖甚至一直堅持拒絕改變這道菜的配搭,即使廚師覺得小龍蝦很難找,想把它刪除,換成更配合味道的磨菇,也遭拒絕。又有一次,廚師將雞肉換成了牛肉,結(jié)果惹得拿破侖大發(fā)雷霆,臭罵了一頓。
唯獨有一次,白蘭地酒用完了,廚師偷偷以葡萄酒代替,繼續(xù)若無其事煮這道菜,卻未被拿破侖發(fā)覺追究,讓人對這位大將軍的味覺有所懷疑。
這更進一步讓人覺得他喜歡這道菜,只是因為彩頭好,有利他打勝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