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明
“戰國紅瑪瑙”是對一種彩色縞瑪瑙品種的稱呼。該種瑪瑙與出土的戰國時期文物中一些瑪瑙飾物同料,因此把此種瑪瑙稱為戰國紅瑪瑙。它的美在于其色的濃艷純正,其質的光華內斂,其形的溫潤嬌嫩。
戰國紅雖然被稱為戰國紅,卻不代表它是在戰國時期便有的古董,它只是和戰國時期的一些瑪瑙樣子相似而已。如果要探討戰國紅的各種顏色和價值,這個話題并不十分嚴謹。穿衣戴帽各有所好,紅瑪瑙、白瑪瑙都是好瑪瑙。但如果僅從市場價值來評判,倒是可以借鑒戰國時期人們給顏色制定的等級制度。
春秋時期,孔子把色彩分為正色、雜色、美色、惡色,這些顏色不能隨便混淆,色彩也因此有了尊卑貴賤的等級之分。青、赤、黃、白、黑為正色,象征著高貴,是禮服的色彩。紺(紅青色)、紅(赤之淺色)、縹(淡青色)、紫、流黃是間色,象征著卑賤,只能為便服、內衣、婦女和平民的服色。
從目前的市場取向來看,人們對于戰國紅顏色的偏好剛好與孔老夫子不謀而合。雖然戰國紅囊括了紅、黃、粉、白、紫、綠、藍、黑等幾乎所有的顏色,純凈的正紅和正黃卻是目前人們的極致追求。當然,正紅和正黃也分為許多種。
戰國紅屬于縞瑪瑙,縞紋是鑒別其身份的重要特征,因此少有單一純凈的顏色。紅色最為常見,顏色范圍從深紅、大紅、朱紅到淺紅,覆蓋色極廣。血紅最受人青睞,鴿血紅、牛血紅、雞血紅都是形容這種最為艷麗的色彩。挑選戰國紅時,首先要選擇紅得純正鮮艷的,越是黯淡越是不值錢;其次要看潤度,同樣是紅,有些便顯得靈動油潤,有些則干澀呆板;第三自然是要看純凈度,越是干凈到極致的顏色越被人追捧。
黃色也是戰國紅的另一個主流色調,多與紅色相交織,純黃色料極少,因此越發珍貴。或許是因為皇帝和黃色的密切關系,純黃色戰國紅在國人眼中的價值甚至高于紅色。和紅色一樣,黃色戰國紅也分三六九等,檸檬黃、橘黃、土黃甚至黃綠,雖然各有特色,但人們最推崇的還是雞油黃。這種顏色本身難以具體定義,重點突出“油”字,黃潤鮮亮且必須達到一定油潤度才算。
最為常見的大眾化顏色是紅黃交織,這種色調的瑪瑙顏色、縞紋式樣多變,出產量大且美麗獨特,令人一見傾心。雖然不是稀有色彩,但只要顏色鮮明、質地潤澤,就有足夠的理由讓人掏腰包了。如果再加上獨特的象形或者多眼的紋路,那便是收藏商品,很難找到。
新手通常不喜歡通透色戰國紅,殊不知通透的戰國紅在圈內也是極有行市的。通透的瑪瑙也稱凍料,多偏灰色,主要有黑、白、紫色等,內有纏絲層疊效果,與水晶伴生戰國紅的情況完全不同。凍料中偶爾能見到含水的玉髓出現,屬珍貴料。然而,玉髓如果長期暴露于空氣中就會失水,需要小心伺候。
總體而言,戰國紅的市場價值和孔子對顏色的分類方式是契合的,艷麗的紅、黃正色是王者姿態,價格昂貴;淺色、冷色、灰度大的顏色則是小眾的、廉價的。這當然與產量、審美等大有關系,然而這當中肯定也有文化的原因。自古流傳下來的審美方式從社會的角度或是以基因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審美取向,許多東西雖歷經千萬年卻執著地存在著。希望越來越文明的我們在前進的時刻還能夠記得古人的教誨,卻不要和古人一樣,將任何人和物都分出等級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