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燕
今年的A股市場上演了“冰與火”的詭異行情。上半年,股市底部飆升,“瘋牛”走勢造就了“全民炒股潮”;下半年,股災來襲,千股跌停、千股漲停頻現,市場滿目蒼夷。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品種繁多的私募產品也經歷了慘烈的“洗牌”,不少新生私募如石沉大海一般消失無蹤,許多頗具名氣的老牌私募也黯然收場。
可喜的是,也有很多私募機構的基金凈值持續堅挺,即使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暴跌,他們的產品依然為投資者創造了極大的回報。如澤熙投資,旗下“山東信托-澤熙3期”和“華潤信托-澤熙1期”分別以362.65%和356.57%的超高收益囊括私募冠亞軍,大幅領跑私募群雄。
另一方面,私募行業在瘋狂擴張規模的過程中,也遭遇了“瓶頸”之瘍——凈值難提升、行業公司良莠不齊、風控意識缺失、絕對收益徒有虛名等隱患暗藏,未來私募行業該以何種姿態面對公眾,是業內人士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1187只私募產品年內正收益
記者從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獲悉,截至9月30日,納入統計排名的1521只股票策略產品中,2015年以來實現正收益的產品共有1187只,占比達78.04%。其中,收益率翻倍產品達到30只,收益率介于50%~100%之間的產品有145只,其余產品收益率介于0%~50%。
而在負收益的331只股票策略產品中,有7只產品年內絕對收益率低于-50%,最差的產品收益率為-92.61%,排名倒數第二的年內絕對收益率也低至-87.30%。收益率介于-50%至-20%的產品有58只,收益率介于-20%至0%的產品多達266只。
而從業績滿9個月的1380只股票策略產品角度來看,這批私募產品今年以來平均上漲20.64%。同期滬深300指數反而收出了-9.36的跌幅%。其中,有1073只產品取得正收益,占比高達77.75%,股票私募風險控制能力強得以很好的體現。1230只產品跑贏大盤,占比89.13%。盡管受到了股災的打擊,依然有高收益產品逆市傲立,2只產品收益超3倍,7只產品收益超200%,28只產品收益翻倍,166只產品收益超50%,占比12.03%。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30日至8月31日的股災期間,A股大盤下跌25.05%。在6月底和8月底榜單的對比數據中,前100名私募產品中,區間回撤在25%以下的合計有52只,區間回撤在25%~40%的有13只產品,區間回撤在40%以上的有6只產品。除19只產品沒有8月數據可對比之外,在前100名的私募中,包括上述10只收益逆市上漲的私募產品,共有62只私募產品回撤低于25.05%的大盤同期跌幅,占比超過75%。
澤熙領跑私募冠軍爭奪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的牛市造就了眾多高收益產品,但和8月相比,前十強的榜單變化并不明顯。然而在今年的“大牛市”+“大股災”行情下,今年私募機構的排名榜中依舊有許多讓人或驚嘆、或惋惜、或欣喜的故事。
澤熙投資:領跑冠軍爭奪戰
堪稱神話的是,澤熙旗下5只股票策略產品平均獲得驚人的248.75%的收益率,均進入前二十強,其中4只產品攜手殺入前十名。“山東信托-澤熙3期”和“華潤信托-澤熙1期”分別以362.65%和356.57%的超高收益囊括私募冠亞軍,大幅領跑私募群雄,累計凈值分別高達驚人的39.5611和32.0610。旗下的“華潤信托-澤熙4期”、“華潤信托-澤熙5期”和“山東信托-澤熙2期”今年以來收益率分別為198.39%、175.25%和150.88%,分列第八、九和十三名。
穗富投資:4產品回撤超40%
2013年成立的穗富投資今年上半年表現非常突出,在私募排排網統計的上半年收益率排名前100名的產品中,有6只產品來自穗富投資旗下,其中有4只產品上半年的收益率都翻倍。不過,在經歷這場始料未及的A股急跌后,穗富投資旗下產品的回撤幅度也較為驚人,旗下有4只產品的回撤超過40%。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穗富投資旗下的6只產品長安信托-穗富11號(長安投資304號)、粵財信托-穗富6號、廈門信托-穗富5號、粵財信托-穗富3號在今年上半年收益率分別達到107.87%、107.84%、104.68%和101.93%,均超過100%收益率;而廈門信托-穗富溫商1號、粵財信托-穗富11號上半年收益率分別為94.18%、93.16%,整體表現相當出眾。但經歷了兩個月急跌行情后,穗富投資多只產品都出現較大回撤。粵財信托-穗富3號回撤幅度達到51.92%,廈門信托-穗富溫商1號回撤率為46.62%;穗富6號今年以來收益率僅5.88%,較上半年回撤49.06%;粵財信托-穗富11號也回撤了49.56%。
倚天投資:14次排名第一
據了解,從朝陽永續中國私募基金風云榜3月開賽以來,倚天3號共披露凈值17次,14次拿下第一寶座,最近3次分別排名第七(261.97%)、六(268.01%)、五(275.78%)名。即使是在股災期間,該產品收益依舊搶眼。比如,6月19日該產品以456.68%的高收益排名第一,這是其他產品遙不可及的。當時排名第二的大黑馬盈陽7號成績是330.89%。7月10日倚天3號最后一次披露的成績為351.89%,排名第一,第二名的盈陽7號為348.08%。雖然在其后的2個月內,倚天投資在第二波股災中出現回撤,但9月2日公布的凈值數據依然躋身前十,收益率為275.78%。
盈陽7號:今年最大黑馬
該產品并沒有被私募排排網納入統計,記者從朝陽永續私募基金風云榜“股票多頭組”最新的榜單中卻發現,盈陽7號以469.9%的優異成績傲視群雄。記者根據朝陽永續對歷次榜單統計發現,該產品在股災中表現非常驚人,如在7月10更新的榜單中,盈陽7號收益高達391.55%,7月24日收益為429.3%,而8月14日收益攀升為476.33%,為該產品最高收益。該產品還曾以傲人的成績5次上“榜首”領跑私募風云榜。在經歷了暴漲暴跌的市場蹂躪,盈陽7號收益不斷攀高,成為私募風云榜中的最大黑馬。
私募基金遭遇“瓶頸”之瘍
自2014年四季度牛市啟動,在被新基金法“正名”之后,陽光私募行業迎來了最為兇猛的一輪規模擴充。近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私募登記備案月報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已登記備案各類私募基金認繳規模達到了4.51萬億元,而這一數據在2014年年底僅為4000億出頭。也就是說,短短9個月的時間里,私募證券基金的管理規模增長近十倍。
始于6月中旬的市場劇震使高速奔跑的私募基金不得不放慢腳步。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私募證券管理人管理的私募基金規模為16756億元,比8月底小幅增加566億元,規模增量同樣創3月份以來新低。另據基金業協會私募備案信息顯示,9月份新備案私募基金為1016只,較8月份的1550只減少三分之一多,環比大幅下降。
除了規模擴張放緩、新發產品不再火爆以外,最令私募機構頭疼的問題某過于,當下A股市場雖然迎來了反彈行情,但時機操作中并不好把握。近期圈內有一條微博流傳甚廣:“截至今年9月30日,深圳知名私募A管理的基金共計22只,目前收益率最高的產品B成立于2007年2月28日,于當年4月正式運作,截至2015年9月25日,該產品單位凈值2.0509元,累計凈值增長率105%。換算成年化收益的話,大概為8.8%。還不如投資買房。”這反映出經歷股市調整之后,投資者教育變得十分有必要,尤其是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適度降低收益回報預期。
此外,行業公司良莠不齊,風控意識缺失,絕對收益徒有虛名,也是私募行業規模瘋狂擴張過程中的一個致命問題,是私募的最大硬傷。中國絕對收益投資管理協會理事長聶軍告訴記者,“這是行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私募基金公司一定要從‘三部馬車’來完善基金的投資、運營(靜態風險管理)、動態風險管理,尋求真正的穩健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