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小瑜
呂新建,在業界以“呂梁”的化名而人所共知,并以“K先生”的神秘面目出現在媒體上,其經歷豐富。近不惑之年步入“莊家生涯”,正是他親手導演了“中科系”從大牛股到大崩盤的股市世紀悲劇,而被稱為“超級莊家”,“莊家教父”,也因此成為2001年中國最具有新聞價值的證券人物。
從財經記者到最具價值證券人物
呂梁早年當過自由撰稿人,舞文弄墨,他也曾是一個優秀的財經記者,《百萬股民“炒”深圳》的長篇紀實報道,曾讓他名聲大振。從90年代前中期開始,呂梁沉寂下來,不再以文人身份在媒體上曝光了。從1996年正式算起,他先是搞咨詢,后來也直接指揮一些資金的投資運作,還成立了以他的筆名命名的“K先生工作室”,寫股評指導股民炒股。他在深圳、上海市場均有動作,到1997年還曾在香港市場有動作。
呂梁以K先生的名義,在對二級市場影響很大的《證券市場》周刊上發表了四次影響大的對話文章。然后他把發表的四次談話,加上一些讀者反應、附錄資料,編輯成小冊子在圈子里散發。小冊子深藍色的封面印有方形的“K”字標識,封面標題下的屬名是“K工作室”。在小冊子灰色的封底,一行黑體字寫道:“K戰略投資基金設計”,因此他有了“媒體操縱者”之稱。
可以說,文人性情幫助他迅速成長為超級強莊,也導致了他“中科之戰”的慘敗。
超級莊家親導“中科系”大崩盤
1998年,朱煥良到北京找到他,希望幫其“拯救”康達爾。據悉,1997年香港一場“禽流感”使得康達爾損失慘重,導致股價暴跌。當時朱掌控康達爾公司90%以上的流通盤,而康達爾的流通股占了該公司股本的29%。加上當時的呂梁已在投資界闖蕩多時,積累頗豐,需求繼續施展,于是兩人一拍即合,開始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康達爾”之戰。
最初兩人簽訂一個“戰略投資五年計劃”,分工很明確,呂在前臺找錢,朱在幕后收購。呂梁沒有主要用自己的錢來與“朱煥良+康達爾”合作,而是寫了一份詳細的“長期投資”項目建議書來吸引了統稱“北京機構”的眾多追隨者。在朱煥良配合和機構資金的支持下,呂梁接過朱手上50%的康達爾流通盤,先后兩次安排收購康達爾34.61%的國家股,最終實現對公司的控制和重組,同時,通過資產重組,把康達爾從一個養雞企業改造成生物制藥與高科技企業。事后有關人士計算,呂梁共動用了約17億元的資金完成對康達爾的控制。1999年12月,康達爾正是更名為“中科創業”。據有關數據顯示,呂梁通過倒倉方式,一度將中科創業的股價從17元左右拉升到84元一股。
1999年7月,呂梁注冊了中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北京中科”),之后開始復制康達爾。曾經玩轉過中西藥業、魯銀投資等等,于是“中科系”開始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
2000年2月,朱煥良在中科創業股價高位時瘋狂套現并將部分資產轉移到海外,“中科系”內部老鼠倉發生并不斷蔓延,呂梁為了控制事態的惡化,下令在“中科系”內部查“老鼠倉”,此次命令被他自嘲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老鼠倉”事件涉及資金數目比他預估的要大,大規模平倉出貨之后,便引發了崩盤。
不久之后,呂梁徹底消失了,但他留給中國股市的一塹永遠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