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孔逸
四季度,我們認為市場很大可能會先反彈再重新探底,走出倒V型走勢。而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在短暫沖高后可能再次出現大幅調整,繼續去泡沫化。
創業板已積累較大泡沫
對于A 股的創業板來說,牛市行情從2012 年12 月的低點585 點附近開始啟動,到2015 年6 月持續時間長達29 個月,在2012 年12 月到2014 年2 月間,主板在2000點附近苦苦掙扎,盤整時間超過一年,而創業板則走出了獨立行情,期間最高漲幅達168.5%,隨后小幅調整,2014 年7 月又重新進入上升通道,創業板指數最高漲幅達590%,尤其是2015 年以來,漲幅達300%,靜態PE 超過150 倍,動態PE 也超過120 倍。從漲幅、時間跨度、市盈率和換手率等多個指標看,本輪創業板都是一輪超大牛市,形成了較大的一個泡沫,這個泡沫一旦破滅,下跌幅度會非常大,短期內重新抬頭向上的可能性極低。
和其他國家與地區的股市相比,創業板本輪牛市的泡沫特征也比較明顯,如2000年納斯達克的科網泡沫,除了科技背景、創業新興外,純粹從走勢上看,我們也可以看到兩者之間一些非常相似的內容,1998-2000 年納斯達克指數在短短3 年內上漲了4 倍多,走出一輪大牛市,隨后泡沫破滅,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下跌了70%。
中小盤股估值水平正在趨勢性下移
在2010 年以前,中國一直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速,企業盈利普遍增速很高,中小企業相對于大企業的盈利增速區分并不明顯,上市公司中小盤股和大盤股的估值差并不顯著,基本維持在1.5-3.0 之間,2010-2015 年之間,隨著中國經濟增速逐步下臺階,投資者對大企業的盈利預期明顯降低,大家抱團尋求高增長的投資標的,中小板和創業板相繼上演了兩輪結構性行情,而如果中國經濟未來長期增長潛力降低到6%左右,市場對中小企業的盈利預期也將下一個臺階,相關企業的估值水平可能也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
此外,人民幣的國際化也將推動A 股估值水平向國際水平靠攏。因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資本開放會引進更多的機構投資者。
從美國的歷史數據來看,在美國機構投資者快速發展的時期(20 世紀70 年代以來),其大盤股有著突出的表現,比如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美國大、小盤股的上漲幅度差距開始明顯縮小,并從八十年代開始其大盤股的表現明顯持續超越了小盤股。
深港通和滬港通的繼續推進無疑將增加優質標的的可選擇性,因為國內的錢可以買這些港股甚至歐美股票了,難保不分流些資金過去。而且最大的危機還不在于分流資金,而在于小票價值對比的巨大差異。其實從2009 年開始,國內主板的估值已經逐漸向國際靠攏,隨著優質標的供給的增加,小盤股票的估值也將向國際水平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