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世禎 譯

1、不論生活在郊區,還是交戰的地區,孩子們都要玩耍。
2、游戲反映著孩子們的環境,南方聯邦的黑人小孩玩模仿拍賣奴隸的游戲,一種應對極端憂慮的心理手段。
3、對大腦發育起關鍵作用的游戲能刺激小腦的發育,而小腦負責決策和控制沖動。
4、華盛頓州立大學神經學家杰克·潘構塞普認為,減少課堂上的游戲時間是引起注意力缺乏多動癥患者增多的原因。
5、一項1981年的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在玩“假裝角色”游戲時所使用的語言,比平時的會話復雜得多。
6、匹茲堡大學的生態學家喬納森·普魯伊特觀察到幼蜘蛛在成熟前玩“假裝角色”的游戲,模擬交配。
7、對阿拉斯加的野棕熊來說,窩內取樂打鬧會使幼熊心靜舒暢。據《進化生態研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報告,僅只多玩1%時間的幼熊,其存活至成年期的概率可增加18%。報告的作者總結,玩耍還能使幼熊獲得行為上,甚至免疫學上的優勢。
8、玩吹泡泡取樂之類的游戲是幼海豚的本能,這種玩耍或許與學習實際應用的本領有關:海豚有時在覓食時會使用“泡沫幕”來捕魚。
9、總的來說,哺乳動物的大腦越大,其游戲的智能度就越高。
10、盡管大多數哺乳動物到成年期都停止玩耍,而狗卻是例外。狗大多都是作為寵物培育出來的,所以它們終生都保持著活潑的小狗行為。
11、談到狗的活潑舉止時,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人類學家加里·奇克說,男子采取輕松活潑舉止是為了取悅潛在的相處對象,而女子這樣做是為了贏得年青力壯的配偶。
12、人們是在做動漫真人秀。這是一種扮演和假設一名受動漫迷歡迎的虛構人物的行為。
13、真正的表演大師是通過刻苦的實踐磨練出來的:按照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專家K·A·埃里克森的研究,即便是很有天賦的人,至少應有1萬小時的強化實踐,方可成為其專業內的精英,比如排球、小提琴和國際象棋。
14、但布魯內爾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培養出國際象棋大師需要3000至24000小時,主要取決于各人的不同認知能力。
15、十多歲的少年很容易完成玩耍10000小時的指標,至少是在玩電子游戲時,這個指標是21歲青少年玩游戲的平均時間。
16、電子游戲并不是為孩子們專門設計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稱,讓70歲的老人玩電子游戲“神經競賽”,可以增強他們的記憶。
17、電子游戲是早期計算機最受歡迎的試用節目之一。1962年,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在學校的價值12萬美元的DEC PDP-1型機上編制出動作游戲節目。當DEC開始將其安裝于新機型中以證實其能力時,游戲節目得以廣泛傳播。
18、人類飛行的歷史起源于游戲,早在公元前4世紀,中國的小孩已開始玩竹蜻蜓升空的游戲,這是一葉插在竹棍上的玩具螺旋槳。后來,英國發明家G·凱利從小時候最喜歡玩的竹蜻蜓這類游戲中獲得靈感,于19世紀開創了飛行機的先河。
19、嬉戲的心境也是重大科學發現的基礎。在想象自己正在追逐一束光線后,愛因斯坦系統地提出了狹義相對論。
20、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說,所有的孩子游戲都是科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