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君


1月16日證監會通報了2014年第四季度證券公司融資類業務現場檢查情況。證監會對兩融業務的查處釋放強烈警示信號,后期兩融增速將會下降。但是其他利多因素將支持股市“慢牛”行情,后市“瘋牛”轉“慢牛”,一季度牛市第三階段開啟。一季度市場轉“慢牛”后,低估值藍籌股仍將主導市場行情。
兩融查處釋放強烈警示信號
1月16日證監會通報了2014年第四季度證券公司融資類業務現場檢查情況。證監會表示,對45家證券公司的融資業務檢查中發現部分違規問題,共警告或處罰了12家,其中暫停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新開融資融券賬戶三個月,責令2家券商限期改正、2家券商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對另外5家券商警示。
在經濟下行、債券收益率已降無可降,而藍籌股估值較低背景下,一方面巨量套牢與地方基建和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進入股市,另一方面銀行風險偏好下降,大量基礎貨幣和理財資金也涌入股市,而2014年11月21日央行降息開啟了本輪A股“瘋牛”信號。在此輪上漲行情中,來自上述三個方向的資金中以兩融、傘形信托等方式存在的杠桿資金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以兩融為例,2014年融資融券市場迅猛增長,由年初3474億上漲到年底10256億,漲幅高達195%,截止1月15日,融資融券余額已突破1.1萬億,而兩市融資買入額占A股成交額也呈現整體上升趨勢,最高達到了18.24%。證監會對兩融業務的查處將會起到“堵風口”的作用,兩融業務增速將會下降,實際上成熟市場融資買入額占總成交額比重一般為20%作用,從這個角度看兩融高速增長階段也將走向結束。
自2014年年中開始,上證綜指與深證成指漲幅均超過50%,當前市場均接近新高位。受此事件沖擊,短期市場或迎來調整。
但我們認為市場并不會因此而發生逆轉。其一、通過分別比較上證綜指、深證成指與兩市融資融券余額可以看出,指數走勢與融資融券余額呈現正相關關系。據相關信息,此次兩融業務查處并不會影響到之前已開賬戶,存量客戶業務并不受影響。因此兩融后期只是增速的下降而非絕對量的下降。
其二、兩融檢查消息在2014年11月已經傳出,而目前市場已經發生了多次小幅調整,該事件沖擊已一定程度上被市場定價了,對于市場情緒不會產生反轉式的沖擊。
其三、對于該事件直接涉及的券商行業的實際影響也相對有限,由于此次查處不追溯,現有業務維持穩定,目前1.1萬億規模的兩融業務年貢獻凈利潤在300億以上,更為重要的是券商創新業務,如新三板、衍生品、做市商等正處于逐步兌現盈利中,券商盡管會迎來短期調整但后市仍然看好。
利多因素支持股市“慢牛”行情
如果我們將2014年7月-2014年11月視為本輪牛市第一階段——“微牛”,2014年11月-2015年1月將是本輪牛市第二階段——“瘋牛”,那么隨著進入股市資金量增速的下降,2015年第一季度市場將正式轉入本輪牛市第三階段——“慢牛”。
我們分別比較了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及其相應的兩融余額增長情況(如圖一、圖二),結論是:兩大指數的上漲既存在資金效應,即因兩融資金流入而上漲,又存在財富效應即因上漲而吸引兩融資金。
證監會對兩融查處事件使得股市增量資金增速下降,由于資金效應,兩市的上漲定會受到影響,瘋牛狂奔必然牛腳趨緩;但由于財富效應,市場并不會陷入熊出沒的境地。
同時,其他利多因素也將有力支持股市“慢牛”行情。
一、一季度處于銀行信貸發放高峰期。盡管受此次兩融查處及銀監會委托貸款新規影響,進入股市資金短期內收到一定影響,但近些年來,全年銀行貸款一般是按照“三三二二”比例投放,即銀行貸款投放在上半年較為集中,一季度約占到全年總額的30%,經濟中流動將相對保持寬松。
其二、后期積極財政政策有望出臺。近期數據顯示需求不足仍在延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從近期政策來看政府通過重大項目刺激經濟政策取向很明顯,后期積極財政政策有望出臺。
其三、市場上降準預期升溫。盡管央行已明確表示不會采取連續降息降準以刺激經濟,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市場上降準預期將會升溫,這一預期將為股市提供市場情緒支持。
其四、隨著股市“瘋牛”行情的結束,決策層對于貨幣寬松進一步推高資產泡沫的顧慮將會緩解,若經濟繼續下行,貨幣政策最終將會在通縮壓力下走向寬松。
低估值藍籌股仍將主導市場行情
一季度市場轉“慢牛”后,低估值藍籌股仍將主導市場行情,可根據金融改革、油價下跌、國企改革、京津冀四大線索尋找藍籌投資機會,重點關注機械(鐵路、核電設備)、交運、白酒、醫藥等二線藍籌集中板塊,受益于金融改革利好的券商、保險板塊,以及受寬貨幣利好顯著的銀行、地產板塊仍然具備投資價值。<\\Hp1020\圖片\13年固定彩圖\結束符.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