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
在博時基金日前舉行的2015年投資策略會上,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投資經理魏鳳春表示,總體來看,2015年宏觀面趨勢向上的動力在遞減,通貨緊縮、匯率貶值、債務風險和地產泡沫、國有股減持等風險如達摩克里斯之劍隨時會打斷市場向上的趨勢。
魏鳳春指出,2015年股債將會是結構性行情,債券分化,安全性將是配置的首選。在此背景下,博時基金提出,2015年配置講求“勝戰:推陳出新”——“推陳”是戰術,“出新”才是戰略。從戰略上講,適應新常態是未來幾年投資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遵從產業演化的規律進行戰略布局是真正的牛市思維。
股債雙牛的概率將下降
魏鳳春首先回顧了2014年全球股市的表現。其中,上證指數以全年52.87%的漲幅牛冠全球。此外,印度的孟買SENSEX和美國的納斯達克指數表現也都較為搶眼。而俄羅斯TRS指數則以大跌45%墊底。
從股指的漲幅來看,2014年美元走強引發全球資產重新配置,投資者青睞改革創新的中國、印度與美國市場。就A股而言,后地產周期中國居民資產配置發生重大變化,A股走出周期復辟的結構性行情,可轉債一馬當先,債券全面牛市。魏鳳春認為,這是在市場持續出清、金融堰塞湖、資本市場重新定位等基礎條件下,政策觸發等多因素驅動的結果。
對于2015年的宏觀形勢,魏鳳春表示,股債雙牛的概率將下降,兩者收益都會邊際遞減。他指出,從宏觀面上看,趨勢向上動力遞減:改革預期難以爆棚;宏觀基本面依然疲弱;流動性寬松趨勢雖成,但在節奏的掣肘下,力度有限。
2015年不會有2014年的風平浪靜,通貨緊縮、匯率貶值、債務風險和地產泡沫、國有股減持等風險如達摩克里斯之劍隨時會打斷市場向上的趨勢,第二季度風險相對較大。從微觀面上看,企業盈利決定了趨勢向下動力不足。從產業上看,布局可能形成主導產業的新增長點仍是大勢所趨。
魏鳳春指出,中國經濟為2015年定下的增長底線是7%,若低于此政府將會采取降息降準的方式,同時改革亦會加快。2015年最應該擔心的是通縮,不過CPI在4季度前都不用太過擔心。
從目前的整體情況來看,資金外流、債務違約的風險已經開始暴露,在此背景下國家可能出臺的對沖政策包括,貨幣政策放寬松、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產業政策定點性更強。
二季度可能是風險點
對于2015年的A股市場表現,魏鳳春認為,市場交易工具、交易制度以及監管環境將發生重大變化,對股市的影響將會大有不同,突出表現為監管將會趨嚴。從技術面看,極端情況存在可能性降低。一季度不具備市場風格轉換的條件。全年在提防融資杠桿的風險,當日交易量低于6000億到8000億這一區間時,要當心市場下行的自我強化。2015年周期或成長的拉據戰將會成是明顯的交易特征。
魏鳳春認為,2015年股債都是結構性行情。債券分化,安全性將是配置的首選。股票市場,從縱向結構決定二級配置,橫向結構決定三級配置。縱向結構有兩條主線,基本面和政策面。基本面方面,由短期至中長期,分別布局上游成本與融資成本下降、資產負債表自我修復、以及產業生命周期三大邏輯。政策方面,偏向結構調整和新興產業發展,重視“十二五”規劃目標對產業的約束。橫向結構主要關注要素、技術、需求、政策四項因素沖擊下的產業分布特征,關注工業4.0、“十三五”規劃、新中產、估值國際化等主題投資機會。
在股票配置方面,魏鳳春指出,2015年配置講求勝戰——推陳出新。戰術上要避免陷入格瓦拉困境,重犯非大即小的錯誤。放下包袱,輕裝前進,適時將陣地戰轉向游擊戰與運動戰,將會凸顯戰術的價值。從戰略上講,適應新常態是未來幾年投資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遵從產業演化的規律,進行戰略布局是真正的牛市思維。推陳是戰術,出新才是戰略。
從博時系統性配置出發,一級配置中全年可以考慮超配股票、標配債券、低配現金,二季度是風險點。二級配置,全年可以考慮超配環保及公用事業、通信、機械、電子元器件、計算機。一季度可以考慮超配建筑、建材、環保、餐飲旅游、保險、通信。三級配置以主題投資為主。
證監會對12家證券公司兩融業務違規的處罰,打破了近期A股的“安寧”。這輪行情發展到現在,投資者對“牛市”的信心開始膨脹,融資余額在年前震蕩之后,年后再度節節攀升。雖然監管層對股市走強的態度沒有根本變化,但是對瘋牛已有所忌憚。12月以來,監管層已經表達對市場過快上漲的擔憂,查兩融、放新股,這表明監管層已經采取措施。而新華社發表“致杠桿牛市的四封信”,也表明單靠杠桿資金的“牛市”難以走遠。這次證監會對券商違規融資的查處,有人擔心會釀成又一個“5·30”慘案。我們認為,這個慘案不一定發生。原因之一,是監管層希望股市健康上漲,這對投資者而言是一張明牌,知道了政策意圖而發生全市場的踩踏,這不是一種理性的反應。另一方面,如果投資者看清楚政策的底牌,而完全不虛與委蛇,那么監管層可能還有后手。這種情形下的博弈結果,只能是結構性的調整,快牛變慢牛,就得規避影響指數的權重藍籌,再度轉向中小市值。從歷史的經驗看,現在查券商的兩融,與2007年初查銀行資金違規入市有得一比,只是對入市資金的監管很難影響市場趨勢。
從我們構建的風格研判體系看,目前消費、科技偏強,工業服務與設備制造次之,金融地產與周期最弱。與前一周比,板塊強弱格局已確定發生轉換。從基本面來看,對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期跟蹤切換至2015年,而市場對2015年的盈利增長預期好于2014年。所以,無論是技術面,還是基本面,短期可能對中小板、創業板有所支撐。同時也要注意,新興成長板塊的估值也不便宜,短期或受益于資金擠壓,但這種行情的持續性堪憂。
回到海外市場,歐央行推出QE的預期空前強烈,受此支撐,歐股扭轉頹勢,出現了連日上漲。我們在總結2014年全球股市的漲跌規律時曾提出,在周期整體轉弱的條件下,股市上漲的條件無外乎三者,即改革、刺激與創新。歐洲央行下定了QE的決心,即說明政策刺激的邏輯可能發生作用。而反觀美國,盡管經濟數據偏向正面,但退出QE的負面影響仍難以擺脫,美股短期或難有較好表現。港股因估值低洼,對境內外投資者的吸引力上升,近來港股通凈買入超滬股通,或表明部分A股投資者已借道港股。
綜合而言,隨著本周歐央行即將QE,以及希臘國會大選料將在月底落幕,海外市場的“逆風”或歸于平靜。而A股方面,行情主線或有切換,短期的震蕩在所難免。<Z:\1325\結束符.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