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美兩國在華盛頓發表了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方承諾于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將覆蓋鋼鐵、電力、化工、建材、造紙和有色金屬等重點工業行業。成為此次聲明的最大亮點之一。高度關注此聲明的戰略意義。
7個試點城市試點經驗已為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積累了充分經驗。截至2015年9月23日,7個試點平臺累計交易3800萬噸,累計成交額高達10.95億元。在機制創新上,深圳、湖北允許境外投資者參與交易,北京推出掉期產品,廣東則進行定期配額拍賣的試點,總體而言,各個交易所都累積了對統一碳市場有價值的不同經驗。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建設時間表確定,三段建設穩步開展。根據已有規劃,全國碳排放交易分為:2014-2015的準備階段;2016-2020的完善階段;2020年以后的穩定深化階段三個階段。
2014年開始,碳排放政策進入密集發布時期,執行層面政策有待進一步細化。當前交易政策內容主要集中于宏觀規劃、概念界定以及發展指導,對于具體領域如交易體系相關財稅、投資、價格、金融等政策機制需要進一步創新落實,逐次細化。全國碳排放體系建設涉及多個環保細分子行業,重點關注碳排放、節能產業、生物質利用、林業資源利用等細分方向。在這樣的邏輯下,認為中電遠達、凱美特氣、天壕環境、迪森股份、凱迪電力、長青集團、天科股份、永安林業等公司會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