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文
想說投資不易,其實是受了霍華德·馬克斯的啟發。他最近的一篇投資筆記寫出了過去多年的投資經驗,并強調“投資不易”。顯然,投資并不是最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對在二級市場混戰多年的人而言。二級市場看似門檻很低,誰都可以來炒股,誰都可以買賣,但實際上,要想長期穩定的獲利,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從常識而言,門檻越低的生意,往往競爭越大,競爭越大的生意,其盈利模式就不能持續。所以,要想在二級市場長期生存下來,最根本的優勢就是建立競爭優勢,挖一條足夠深且寬的護城河。在二級市場參與投資的人,至少要保證有足夠好的心態、勤奮且聰明。
最近筆者調研了好幾家企業,它們分別來自于房地產、傳統制造業和高科技行業。簡單從參與調研的人數統計來看,傳統型企業和房地產企業調研的人數明顯少于高科技企業。實際上,從最近各行業的微觀數據上也可以得到驗證。最近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明顯出現了增長加快的趨勢,二級市場相應股票也得到了資金大力追捧,而受PPI不斷下滑的影響,傳統制造型企業估值基本難以提升。房地產市場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走勢,除了北上廣深和幾個相對核心的一線城市房價還能夠保持增長,但其他二三線城市的房價均落入衰退的軌道。所以,盡管上證指數從6月份以來跌幅超過40%,但真正敢于抄底并值得投資的股票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多。盡管市場中不乏有好的標的物,至少是物美價廉的選擇。
比如說一家傳統的輕工業企業,賬面現金加理財產品已經達到40億元,而負債率極低,且公司經營利潤出現負增長,但經營現金流一直較為穩定,市值僅不足百億,而公司還是屬于有競爭力的品牌型企業,存在較強的護城河。但現在估值明顯不高。同時,公司大股東還在不斷增持,似乎對目前的估值還是不夠滿意的。
因此,對于那些大股東不斷增持的企業來說,如果本身估值便宜,企業經營基本面沒有明顯惡化,那么,這樣的企業未必不值得買入并持有。
當然,市場波動帶來的情緒上的緊張是投資者必須克服的心理因素。有人把“短期強迫性的虧損擔憂”當作投資過程中必須克服的事情來對待。而投資者如果無法克服短期波動對心理賬戶的影響,那么,他就不可能成功的持有那些最優秀的公司,從而獲得來自企業層面的經營回報。
在熊市的階段,投資者有大把的時間來選擇好的企業,關鍵是好的企業可能并不便宜,便宜的企業又會擔心它的基本面惡化,所以,投資其實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最近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火爆已經帶來了市場資金的追捧,整個產業鏈的火熱景象說明二級市場并不缺資金,尤其是某些妖股的表演更是驚人。在市場告別單邊下跌之后,對投資者而言,更需要的是一雙慧眼,找到不僅僅是自己喜歡的,而且是二級市場多數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可能喜歡的東西。這樣的投資標的更加有短期的彈性。這個邏輯被稱為“選美理論”,應該是有道理的。
所以,二級市場更多的需要從博弈的角度來分析,不僅僅是投資實體企業,更是看透其他各方博弈者的心理預期和判斷分析,只要這樣,才能把握先機,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