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文
最近一周市場波動劇烈,既有單個交易日上千只股票跌停,又有上千只股票漲停,每日尾市的大幅上下波動更是讓投資者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最近地方監管局亦對市場大幅波動的原因和對策在業界廣泛征求意見,對此,筆者也想談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就A股市場劇烈波動的原因來看:現在A股仍屬于低效市場;多數投資者在現有條件下既不會識別風險,亦對上市公司無法做出正確的定價和基本面判斷,更不會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周期有深刻的認識和判斷,自然淪為盲目跟風的投機者。加之杠桿化過度和情緒化,使得市場波動加大。
而要解決市場波動性大的問題,則可從供求兩方面尋找對策:
首先,從投資者的適當性、交易行為、收益預期及風險控制等方面進行管理。
包括,投資者需要強化適當性管理,根據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結構,高質量的企業,可以適當放開給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參與;高風險的市場需要選擇有資格的投資者;
其次,降低杠桿率及換手率:降低融資杠桿,減少融資風險;通過征收資本利得稅,降低市場換手率和波動性,使得投資者形成長期投資的思維,降低投機的氛圍;
最后,上市公司亦亟需規范發展。一方面,上市公司要提高投資回報及分紅能力,實現業績增長的可持續性,同時,要強化信息披露,建立真正的藍籌地位,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投資氛圍;
另一方面,在創業板及中小板等高估值市場盡快推行注冊制,通過供給擴大來擠壓市場泡沫。
另外,從監管層角度而言,也要從長遠出發來規范市場發展,避免出現過多的干擾市場正常運行的動作,監管層如果喜歡做保姆,那么,這個市場就很難實現自我成長,投資者無法成熟起來,因為,投資者過度依賴政策的呵護,最終,導致中國投資者是一群長不大的小孩。
從最近市場層面來看,市場擔憂的無非是人民幣匯率、美元加息和場外配資查處三大問題。8月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伴隨著外匯儲備的大幅減少,當月外匯占款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降幅,下降額度也超過3000億元。隨即中國外匯監管當局立即對人民幣匯率走勢給予了重要判斷,認為中國外匯貶值壓力基本釋放完畢,不存在大規模資本外逃。
目前來看,市場對美元加息存在擔憂過度、矯枉過正的可能性。盡管美元每次升值對全球金融市場和新興市場國家都是一個噩夢。但美元加息的靴子一旦落地,市場繃緊的神經或會迅速緩過來。
從歷史上美元加息與恒指的對比來看,美元加息未必是股市走熊的導火索。過去20年美元曾經有過三輪加息,第一次加息在1994年,當時恒指見頂大跌;第二次在1998年至2000年,恒指大漲;第三次在2003年至2006年恒指大漲。表面看,加息時間段,多數都是恒生指數出現大牛市的階段。實際情況是,企業業績增長才是牛市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看恒指處于底部位置,而估值相對也便宜,如果未來中國經濟復蘇超出市場預期,則股市上漲動力強化,中長期面臨大牛市格局。當然,如果經濟本身仍需持續調整,比如94年當時中國經濟正好處于較為嚴重通脹的階段,國企業績普遍不佳,則加息可謂雪上加霜,對市場影響偏負面。
當下正好處于這個關鍵的階段,市場在方向上面臨重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