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柄根
《動態》:日發精機(002520)近期披露其控股子公司日發航空裝備公司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625研究所”)聯合中標中航飛機股份有限公司漢中飛機分公司的總裝脈動生產線系統項目,中標金額4300萬元。日發精機從6月份以來跌幅巨大,目前有沒有逐步介入的機會?
孔銘:日發精機從6月初最高50元一路下跌到目前15元附近,累計跌幅超過70%,也就是說現在的股價是三個月前的2到3折,我們在之前的討論中說過,超跌同時又具備一定基本面支撐的個股,將是未來反彈的主力軍。
具體到日發精機這次的公告,實際上這是繼2015年5月成功獲得貴飛飛機數字化精加工臺項目后,成功中標陜飛總裝脈動生產線系統,標志著日發航空裝備在飛機部裝線和總裝線領域均獲得中航工業下屬子公司的認可,該項目也是國內首條全自動脈動生產線項目,是意大利MCM公司的JFMX軟件在國內飛機自動化裝備線上的首次應用。
我的判斷是,項目的實施,對日發航空裝備獲取后續飛機自動化裝備線項目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和市場效應,也對JFMX軟件在國內的推廣產生積極影響。
那么我們再看看業績支撐,日發精機今年傳統的機床業務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大部分分析師都下調盈利預測,但取普遍預計來看,日發精機2015年-2017年EPS大致預期為0.26元、0.53元、0.75元。并且,航空裝備產業今年內連續取得重大市場突破,打開了未來的發展前景,同時,公司擁有工業4.0最核心的控制系統集成能力優勢。對于目前公司不到50億的市值而言,這些基礎因素為股價提供了支撐。
《動態》:航空裝配市場應該是一個很大規模的市場,具體規模有沒有測算?日發精機在這個市場中獲取訂單的能力如何?
孔銘:首先可以明確的是,航空裝配線是一個千億市場規模,如果能在這個領域實現訂單突破,將打開長期成長空間。
具體來說,日發精機的戰略轉型航空裝備產業主要是柔性裝配線及蜂窩材料加工,從零部件到飛機裝配線一體化解決方案,是站在航空軍工產業升級高度的戰略布局。之前的測算數據顯示航空裝備產業(設備+自動化裝配線)擁有千億級市場規模,未來成長空間足夠大。
此次日發精機中標陜飛總裝線意味著公司已持續成功打入航空軍工市場領域,在國內航空裝備產業大發展初期,公司的戰略新產業未來將進入發展的快車道。2014年以來公司的航空產業已經連續獲得成飛、貴航、沈飛、陜飛等中航系飛機制造企業的合作意向,我認為這些合作意向正在逐步轉化為有效訂單。
《動態》:您提到JFMX系統等技術,能否具體講講這個技術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有什么關鍵作用?
孔銘:日發精機引進JFMX系統聚焦智能化工廠,預計將在航空軍工領域突破。因為引進MCM的JFMX系統,航空柔性裝配線才是真正的工業4.0智能化。
可以這么說,JFMX系統用于航天航空、汽車制造、兵器制造和農業機械等產業,得到法拉利、空客、西門子、阿爾斯通、羅羅等企業的長期認可。公司成立全資子公司引進專業團隊會同MCM的研發團隊共同開發柔性生產管理軟件,實現JFMX與ERP、MES、CAPP和CNC之間數據無縫對接,提高工業自動化程度,實現數字化制造的目標。在國家“工業4.0”戰略下,JFMX系統具有巨大的軍民用市場潛力。
從今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中我看到,如果從子公司角度來分析,MCM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4億元,凈利潤2128萬元,按80%權益計算,MCM貢獻了公司歸母凈利潤的71%;同時MCM上半年凈利潤超過全年備考業績。日發航空裝備上半年沒有實現收入,凈利潤-117萬元,公司3月份已經獲得中航復材供應商資格并于5月獲得貴飛飛機裝配線(飛機數字化精加工臺)訂單,考慮到航空業務交付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我認為公司全年在國內航空領域的業務將保持高增長。
《動態》:日發精機在航空裝配領域確實給人希望,但公司傳統的機床業務會不會形成拖累?今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已經顯露出了傳統業務的頹勢。
孔銘:你的邏輯很縝密,確實我們應當充分考慮公司傳統機床業務的情形,今年上半年是受國內需求總量下降和需求結構升級的影響,機床產品價格和市場需求同時下降,金屬加工機床行業虧損嚴。但我們也可以看到,日發精機定位于中高端數控機床,加上公司較好的綜合服務水平、1000小時的平均無故障時間、100%的產品數控化率,使其盈利能力相對較強,但上半年除數控磨床外,數控車床和加工中心銷售收入全線下滑,拖累公司收入增長。
日發精機的整體戰略是這樣的:在傳統主業方面,提高數控機床在鏜銑、磨床和車床方面的技術水平,拓展汽車輪轂、曲軸、軸承等領域外的新細分市場,為航空裝備等新業務發展打下平臺基礎;日發航空拓展在航空裝備領域的應用,拓展航空加工裝備產業鏈;利用意大利MCM子公司提供高精度機床產品和工業自動化軟件技術,大力發展智能裝備業務。
也就是說,日發精機實際上是計劃打造成為在航空裝備等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優勢的智能裝備公司。
《動態》:航空裝配件業務畢竟是對資質極為看重的一個領域,目前日發精機確實也有一些訂單,但都集中在國內企業,它的產品后續能否進入主流飛機制造企業?
孔銘:從某種角度來看,在航空裝配件領域,日發精機更像是一顆新星,它需要時間去進一步發光發熱。我認為,它在年初獲得中航供應商資質、中標貴飛項目只是航空裝備業務拓展的開始,公司產品有望進入更多主流飛機制造企業和配套企業,掌握核心專利技術的蜂窩芯加工中心有望通過加工服務業務和設備銷售增加公司盈利能力。技術戰略上,日發精機的路線是發展鋁合金、鈦合金、蜂窩芯等輔材加工設備,開發碳纖維制造設備,并且計劃建設一條智能化裝配的工業4.0示范線,拓展部裝和整裝業務。
然后,在市場層面,這個領域受國家大力發展航空航天市場的影響,國內航空航天及軍工領域對大型設備的采購需求有較大幅度上升。加上日發精機重點開拓軍工及航空航天細分市場,參與了多家軍工企業的采購項目。
從競爭力來說,從金屬材料的加工到復材加工、從零件加工到飛機的數字體化整體裝配,日發精機已成為世界上航空航天領域產品線最長的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