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康
7月份財新PMI初值為48.2,較6月份終值49.4下滑了1.2個百分點。我們認為,供需小幅反彈后再入頹勢,外部需求雪上加霜。產出及新訂單指數暗示供需再次出現惡化,其中生產指數下滑2.4個百分點至47.3,新訂單指數再次跌至榮枯線下,下滑2.2個百分點至48.1,新出口訂單指數也讓需求雪上加霜,下滑3.6個百分點至46.6,今年以來內部需求無法持續擴張以及外部需求的惡化在反復拖累供給的持續增長。
企業補庫意愿再度冷卻,投入價格顯著惡化。庫存周期暗示企業經營再陷困境,其中產成品庫存去化顯著放緩,原材料購進量指數(流量)及采購庫存指數(存量)均出現下滑,投入價格指數大幅惡化,下滑3.7個百分點至44.4,財新PMI反映的企業補庫意愿的再度下滑一是由于政府主導的基建需求擴張中小企業較難收益,二是說明經濟沒有明顯的自發性需求來支撐生產的反彈。
就業反彈后仍屬低位,小企業景氣偏弱。在上個月大幅下挫至5年低點后,就業指數在本月小幅回升0.8個百分點至47.4,但仍然屬于低位。我們一直提示就業指數低迷可能產生的失業率走高及收入放緩的影響,這極有可能拖累生產及消費的增長。
股市震蕩對實體經濟影響或在發酵,實體經濟仍需政策呵護。6月份資本市場流動性沖擊對于融資鏈條的割斷以及中產階級財富的消滅會對投資端及消費端均產生不利的影響,股災極有可能正是影響了中小企業主這樣一批人,造成企業負債鏈條的斷裂。我們認為小企業景氣的活躍仍是經濟不可缺少的因素,減稅減費、定向寬松等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的措施勢在必行。此外,經濟弱勢企穩后基礎不牢,仍體現較大的下行壓力,財政及貨幣政策仍有較大的寬松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