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
孟欣今年29歲,聰明活潑,在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任經理,說話嘎巴脆,辦事風風火火,高興了會唱二人轉,著急了能換桶裝水。就是這樣的“女漢子”,前天半夜12點,對著電話向我嚎啕大哭:“我特怕我撐不住,最后也會妥協。”
張穎今年32歲,電視臺的編導,漂亮大方,家底殷實,走遍了中華, 訪遍了五洲。可是我發誓,她找的對象就是一個完全配不上她的渣男。歷經百般隱忍,委曲求全,這么湊合著只為一個目的:讓父親一了心 愿——女兒終于有了可以結婚的對象。她父親不久前查出患癌癥。
如果你未曾在當今的社會“大齡單身剩斗士”過,你永遠不能真正理解這群人的心,她們的執著、堅忍、追求,甚至妥協。
還記得那個聲勢浩蕩的“萬人抵制百合網”事件,起源是一則《為了愛,不等待》的廣告。廣告女主角說:“我不能再慢慢挑了,今年,我一定要結婚,哪怕是為了外婆。”這樣的廣告一經發布,頃刻之間觸怒了大眾:道德淪喪、綁架愛情、侮辱女性…… 總之罵什么的都有。
雖招人恨,但事件也反應了一部分社會現實問題,作為一家成熟的商業企業,我想百合網肯定不會“一拍腦袋”亂策劃廣告。根據廣州2014年11月發布的《青年婚戀態度及婚介服務需求的調查報告》顯示,單身人士急于找對象的壓力源是:家人親屬(占54.3%)、自己(占28.2%),而社會輿論僅占8.3%,認為“沒有壓力”的占3.3%——半數以上的逼婚壓力來源于家人親屬,只有3%自認為沒壓力。不知道百合網是不是提前看到過類似的數據,于是策劃了這則“看似討好家屬親人”的逼婚廣告。
“行了,別挑了!差不多得了,你還想找一什么樣的啊?”——這是又熟悉又令人咬牙切齒的逼婚套詞。“任誰都能隨便說我幾句,連從來不聯系的遠房親戚,在電話的‘背景音’里都能喊話‘趕緊結婚吧,歲數這么大啦’。”
“我不是不想找,也不是要求高,但總得找個合適的吧?我總不能被逼著逼著就妥協了,隨便找一個湊合吧?”——這是所有“剩斗士”共同的心聲。
問題是,怎么才找到那個Mr./Miss Right ?
中國式婚介30年
婚姻介紹和婚姻的歷史一樣悠久,不知道能不能算上人類最古老的職業之一。甚至有言稱:“女人的天生屬性就是母親+媒人”。遠的不說,從中國近30年來看,有規模有組織的婚戀交友形式能被分為六個階段。第一階段:純線下—— 婚姻介紹所;第二階段:電視媒體——玫瑰之約;第三階段:網絡媒體1.0——QQ、聊天室;第四階段:網絡媒體2.0——世紀佳緣網、百合網、珍愛網等等;第五階段:電視+網絡——非誠勿擾;第六階段: 移動互聯 ——陌陌、又又。
在哪個時代,我們都不缺乏婚戀交友的渠道,只不過這些渠道各具特點。
傳統意義上的婚介所基本和“居委會”一樣,已經越來越少了,不過當年確實促成了很多美滿姻緣。其特點是:登記人員相對誠信靠譜,目的純粹,但人員范圍小。
QQ和陌陌上的談情說愛很容易,但目的不純。
電視相親更不靠譜。從“玫瑰之約”到“非誠勿擾”,哪個不是為了收視率表演作秀?娛樂性大于相親性。
婚介網稍微好點,確實有大量奔著結婚去的,但誠信問題大大地影響著會員品質。
“白富美”,你真的是“白富美”嗎
做個測試,我們看電視上的新聞節目,經常有這樣的開篇:“今年5月份,王小姐在某婚戀網上注冊了賬號……”然后,直覺上,下面該是什么了?被騙錢了是吧?遇到假冒“富二代”了吧?碰上婚托了吧?對婚介網來說,會員資料的真實性永遠是最基本也是最難搞的課題。
2014年11月,公安人員破獲了一個在婚介網上詐騙的團伙,員工天天上班一律隱去真實身份,統一由公司偽裝成女性。他們在全國各大知名婚姻網站注冊登記,招攬“高富帥”男性,騙取對方信任后實施詐騙。抓到人一看:35個“白富美”里面,竟然有31個是男人。這年頭,網上連男人女人都不可辨別,還談什么情,說什么愛?
而越來越多的婚介網也已經逐步建立起愈加完善的會員身份驗證機制。比如強調“100%實名制”的百合網,建立“星級認證機制”的世紀佳緣網。至少,有了嚴格落地的身份驗證,不至于再出現男人假冒“白富美”的情況。
很可惜的是,無論再與國家級的誠信體系合作,能驗證的身份信息也就包括以下范疇:“姓名、性別、年齡、學歷”,再具想象力一些,也許未來還能直接驗證出房產存款等。可惜這些似乎還不夠。
但真的能挑一挑的,還是每個人的“軟資料”;其實能影響共同生活品質的,也是人的“軟資料”。他是不是愛打掃屋子?他多久回家看父母?她生氣時候什么樣?他喝醉了之后什么樣?他是不是非要從底部開始擠牙膏?
完了,好像越來越難了。找對象考慮到這份上,還怎么找啊?
您別說,現在國際上都出現“檢測DNA”來進行基因分析、配對的婚介機構了。那是一家位于圣地亞哥的公司。想注冊會員,先留口唾沫。
還聽說,有款新上的APP——“又又”,它可以實現“騙子扒皮”。由于是基于朋友圈建立的交友平臺,所以它有個先天優勢:單身會員全部都是朋友圈通訊錄上的好友,知根知底。
最好玩的是,它還可以針對目標啟動“打聽”功能:你對誰有興趣,寫個問題,讓他周圍的朋友投票或回答。我看見有個小伙子被人貼了個問題:“你覺得他對喜歡的人會主動出擊嗎?”周圍朋友的回答是“不會”。看來這打聽的姑娘得準備主動啦!還有打聽:“他抽煙嗎?”“她做飯好吃嗎?”“他花心嗎?”等等。這么打聽一圈,“軟資料”就出來了,是好多朋友回答的, 應該不假吧?
誠信是婚戀的基石。作為這款“能扒皮還能打聽”APP的投資人,余曉東對它的解讀是:“又又是基于手機聯系人的熟人婚戀社交平臺。”在這個天使投資人眼中,又又對大眾最具誘惑力的點在于:“可以有效解決婚戀交友中的誠信問題。”
“‘逼婚季’我也經歷過,目前還被我認為那是人生最‘低價’的階段。一貫自信優秀的我從來沒覺得自己那么跌價過,在很多‘熱心人’眼里,我簡直像待處理商品一樣,我好像不再是30年來,自我認知里的那個我。我恨。”目前已經結婚的小張回想起“那段特殊的日子”仍然心有余悸。
但是,挺住,你可以的。
人們都說,婚姻就像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不管怎么樣,說起來,這“擇偶”真心是個高難度的活! (摘自《中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