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但同時也在大腦里留下一些難以磨滅的痛苦痕跡。對于飽受創傷后應激障礙和藥物上癮折磨的人來說,記憶刪除也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從道德倫理的角度來說,記憶刪除是一個兩難的抉擇。記憶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但同時也在大腦里留下一些難以磨滅的痛苦痕跡。對于創傷后應激障礙患者來說,那些可怕或痛苦的記憶會不斷地出現在大腦里;同樣地,對于那些癮君子來說,以往吸毒的快感記憶也不斷地激發著他們對毒品的欲望,讓他們明知不該,卻欲罷不能。科學家認為,通過刪除或者抑制相關的記憶,可以有效阻止不良情緒或不良行為的反復出現。
那么,如何才能精確地消除一些不愉快的或不良的記憶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記憶是如何形成的。研究人員用三步模式來描述這個過程,那就是:記憶的獲得、記憶的鞏固和記憶的回憶調用。沃佐爾認為,在形成記憶的三個步驟中,任何一個步驟出了問題,記憶都無法形成。
荷蘭內梅亨大學的馬里恩·克羅斯利用記憶鞏固這一過程來對記憶進行操縱。眾所周知,大腦對記憶定期進行“重寫”、整理和鞏固的過程,有些像是電腦硬盤中的碎片整理。通過電痙攣療法(ECT),似乎可以在大腦鞏固記憶的過程中,阻止記憶的重寫或整理。2013年,馬里恩·克羅斯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成果稱,他們在一項實驗中,讓實驗對象觀看一些充滿悲傷或痛苦故事情節的書籍和電影,一周后再讓他們回憶這些故事情節,但進行了ECT治療的自愿者,他們大腦里的這些悲傷痛苦的負面記憶完全消失了。
美國考特妮·米勒在2013年聲明,他們對大腦化學物質影響記憶產生的研究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考特妮·米勒想要通過消除癮君子大腦里與吸毒相關的記憶,幫助這些人達到徹底戒毒的目的。
米勒解釋說,神經元通過叫作棘突的樹枝狀結構互相連結,而棘突正是存儲記憶的實體。維持棘突結構的是一個個肌動蛋白構成的“腳手架”。在記憶產生時,肌動蛋白通過支撐神經元的連結促成記憶形成并留存在大腦里。一個個的肌動蛋白結合成長鏈,這些長鏈在神經元之間建立特別的連結,棘突不斷增大,以儲存更多的記憶。
她進一步補充說,承載了記憶信息的一個個肌動蛋白,在沒有新的記憶形成時,新舊更替的循環周期非常緩慢,上面脫落一個,下面才會補上一個,而當吸入毒品的記憶在形成和鞏固時,肌動蛋白的更新會加速,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給實驗動物服用某些能讓肌動蛋白聚集在一起的藥物,這樣它們就無法返回到肌動蛋白長鏈處。長鏈頂端的肌動蛋白仍然會脫落,但卻無法在底部獲得補充,最終,蛋白長鏈崩塌,支撐和儲存吸毒記憶的“腳手架”結構不復存在,相關記憶也就消失了。
她說,最令人興奮的是,根據記憶類型的不同,消除記憶的抑制劑其實也有很大的選擇余地。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只消除與毒品上癮相關的記憶,因為大腦存儲不同類型的記憶的機制也是不同的。
最近的一個研究表明,一種叫作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劑(HDACIs)的藥物可以增強大腦以新的記憶永久性取代舊有創傷性記憶的能力。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個研究小組在這種藥物的第一階段臨床實驗中,讓老鼠在受電擊的同時聽某種聲音,老鼠有了將這兩件事聯系起來的經驗之后,只要聽到這種聲音,哪怕沒有受到電擊,也會產生恐懼感。然后研究人員讓老鼠反復持續地聽這種聲音,他們想知道,這么做是否可以解除老鼠對于聲音和電擊之間聯系,從而消除它們聽到聲音時產生的恐懼感。實驗結果表明,這種消除恐懼的辦法在建立聲音—電擊聯系的初期可以奏效,但一個月之后,當大腦已經建立起了兩者聯系的長期記憶之后就不起作用了。而在進行這種“記憶消除”練習之前服用了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劑(HDACIs)的老鼠,對于令它們與電擊恐懼聯系起來的聲音就再也不會產生恐懼反應了。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細胞》雜志上。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對“記憶消失”非常關鍵的基因,叫作TET1。研究人員先是電擊兩組籠中老鼠,讓它們對籠子產生恐懼感,然后將它們關在另外的籠子里,但不對它們進行電擊。激活了TET1基因的一組老鼠對籠子的恐懼感消失了,它們大腦里原來的恐懼記憶被新近產生的身在籠里但沒受電擊的記憶所取代了。
這一成果發表在《神經學》雜志上的論文表明,激活TET1基因可有助于人們消除應激創傷障礙帶來的不良影響,幫助人們用積極樂觀的記憶替換掉給他們帶來恐懼的負面記憶。
何為記憶?
長期記憶分為陳述性記憶(外顯記憶)和非陳述性記憶(內隱記憶)。陳述性記憶與知覺或意識有關,指有關個人生活經驗上的記憶,又稱為“自傳式記憶”;非陳述性記憶與知覺或意識無關,指某些技巧性的動作、習慣性的行為和條件反射等。這兩種記憶形式可以轉化,如在學習騎自行車的過程中產生對某些情景的陳述性記憶,一旦學會后就成為一種技巧性動作,即由陳述性記憶轉變為非陳述性記憶。
大腦皮層
大腦皮層是大腦最外面的一層神經元,有科學家認為,記憶最初就保存在這里。
海馬區
大腦兩側形如海馬的這一部分區域,對于空間意識和記憶至關重要。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邁克爾·亞薩說:“有證據表明,關于事實的長期記憶最初存儲在大腦海馬區中,但最終大部分記憶被分配存儲到大腦的各個區域。在這一過程中,神經元之間的聯系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強化。”
內嗅皮層
大腦內嗅皮層參與記憶的鞏固,特別是空間記憶。內嗅皮層在記憶形成的海馬區和處理感官知覺的新皮層之間起橋梁作用。1953年,亨利·古斯塔夫接受了外科醫生威廉·斯科維萊為他進行的一項手術,為治療他的癲癇癥,醫生切除了他大腦海馬區的大部分,手術后的古斯塔夫失去了大腦保存新的記憶的能力。最近研究人員研究確定,古斯塔夫大腦被切除的部分與記憶有關。他大腦中的海馬區雖然在手術后仍有部分保留了下來,但由于其與內嗅皮層的聯系被切斷,古斯塔夫的學習能力與記憶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神經突觸
神經突觸將信號發送到神經樹突刺,樹突刺是從神經元末端的神經樹突伸出來的細小分支。據認為,我們的記憶就存儲在這些細小的分支里。
維也納分子病理學研究所的西蒙·拉姆佩爾和卡賈·莫克祖爾斯卡利用雙光子成像技術觀察神經突觸的結構,發現這種結構可讓神經元之間進行通信聯系和發送電信號。在觀察小鼠在學習和記憶時神經突觸是如何工作時,研究人員發現神經突觸在學習過程中會不斷產生新的突觸連接。
杏仁核
我們大腦里有兩個杏仁狀的結構,被稱為杏仁核。杏仁核內神經元的作用是處理情緒和恐懼信息。2013年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的一篇論文確定了杏仁核與恐懼記憶有關。
如何提高記憶力
被稱為“超級無敵金頭腦”的智障天才金·皮克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他能夠記住閱讀過的任何內容。電影《雨人》就是根據他的故事改編的。他甚至能夠同時閱讀好幾頁書,而不會遺漏任何信息。如果科學家的記憶研究能夠取得進展,是否有一天我們都能夠擁有像金·皮克這樣的超強記憶能力呢?這一天也許離我們還很遙遠,但好消息是,目前我們可以有好幾種方法來提高我們的記憶力。
專家認為,健康因素、情緒狀態,以及日常飲食的選擇都可對提高我們的學習和記憶能力產生影響。魚類、雞肉和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一項對1.7萬人進行的為時4年的跟蹤調查表明,嚴格堅持這種飲食的人在多項記憶測試中的成績表現更好。另一項實驗也表明,飲食中大量攝入ω-3脂肪酸可提高記憶神經元之間的溝通聯系。
另有證據表明,運動鍛煉也是提高記憶力的一個關鍵因素。2013年,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桑德拉·錢普曼牽頭的一項研究表明,有氧運動可保證血液源源不斷地流向大腦海馬區,從而有助于提高和改善記憶。
有些不喜歡運動的人,寧愿偷懶簡單地吞服一些據說可以強化記憶的藥片,也不愿意去跑跑步,活動活動身體。一些學生為了保持大腦清醒,獲得理想的考試成績,而濫服一些所謂的“聰明藥”,如利他林、莫達菲尼等。事實上,這類藥物通常都是用于治療如嗜眠癥和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等某些特殊疾病的處方藥。而服用這些藥物的學生都是不應該服用這類藥物的健康人,這些藥物未知的長期影響有可能給這些學生帶來潛在的危險。除此之外,“聰明藥”也不可能給學生們帶來期待中的提高記憶的效果。盡管有時會讓使用者產生短期記憶力提高的假象,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伊瑞娜·伊利瓦主持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服用了所謂“聰明藥”的學生與對照組的學生相比,他們的測試成績并不占優勢。顯然,要想提高記憶能力,并不能通過吞服所謂的“聰明藥”來達到“速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