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
日常生活中,女性求職過程中遭遇性別歧視的現象比較常見。一項調查顯示,80.2%的女性在求職過程中曾遭遇性別歧視,如“招聘信息顯示限男性或男性優先”“招聘單位拒不接收或不看女性簡歷”“不給女性筆試、面試或復試機會”和“提高對女性的學歷要求”等。遇到這種情況,很多人會選擇忍氣吞聲,雖然也有極少數人提起訴訟,但往往因為取證難而最終不了了之。2014年8月,河南女大學生郭晶在連續三次應聘均被招聘方以“限招男性”為由拒絕后,以涉嫌就業性別歧視為由將對方告上了法庭——
三次求職因女被拒
2014年6月,河南姑娘郭晶從某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畢業后,來到浙江省杭州市找工作。和無數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郭晶選擇了在網上求職。她喜歡設計與創新,目標很明確,要找一份文案方面的工作。在趕集網上,一則招聘啟事吸引了郭晶:杭州市西湖區東方烹飪職業培訓學校(以下簡稱“東方烹飪學校”)招聘兩名文案。對方提出的各項要求郭晶都符合,待遇也讓她心動。郭晶立即投了自己的簡歷,滿心期待地等對方的面試通知。
然而左等右等,郭晶沒能等到回復。上網查看后,網上信息顯示對方查閱了她的簡歷。郭晶很疑惑:自己各項條件都符合崗位要求,為什么對方沒有任何回復?是遺漏了,還是有別的原因?郭晶根據招聘網站上的聯系方式打電話詢問,對方的答復是:“我們的招聘信息上寫明了,文案職位僅招男性,所以我們無法錄用你。”
掛上電話,郭晶馬上打開電腦,找到那則招聘信息,發現對方在崗位要求一欄確實標注了“限男性”。郭晶的心里很不是滋味,難道僅僅因為性別的原因,自己就失去了這次機會?
滿心的期待被一盆冷水澆滅,郭晶找工作的信心大受打擊。雖然她繼續瀏覽著各大招聘網站,但心里仍然放不下這份工作。不久之后,郭晶又在58同城網看到了東方烹飪學校招聘文案的信息,她留心看了崗位要求一欄,這一次對方沒有標注僅限男性。郭晶很興奮,她以為終于等到了機會,馬上再次投出了簡歷。
然而,這次郭晶得到的仍是拒絕,理由與上次一樣:只招男性。
東方烹飪學校的再一次拒絕,讓郭晶很難接受。就業競爭難道不應該是平等的嗎?自己的所有條件都符合要求,憑什么僅僅因為一個“限男性”的門檻,就被生生剝奪了這項本該平等的就業權?
倔強的郭晶不想就這么放棄,她打算再試一次。她帶著自己的簡歷,親自去了東方烹飪學校,找到了人事部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將簡歷遞了上去,表達了自己想要應聘文案崗位的意愿。
然而工作人員并沒有收下她的簡歷,而是干脆地拒絕了她:“我們招聘的文案崗位需要經常出差,所以僅招男性,你不符合我們的招聘要求,所以不能錄用。”
剛剛踏入社會就在求職中接連碰壁,連吃三次“閉門羹”,郭晶心里很不好受,然而她不愿意放棄這次機會,誠懇地說:“沒關系,我不怕出差,我能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你們的崗位要求我都仔細看過了,我相信我可以勝任,請你們給我一個機會。”
校方的工作人員依然直截了當地拒絕:“我們招聘的這個崗位經常要早晚加班,還需要陪同校長去外地出差和應酬。我們學校的校長都是男的,如果你們一起出差,就要開兩間房,成本太高了。”
掛斷電話,郭晶感到無比沮喪。她在學校時學的是社會工作專業,課外實踐時曾經在一個叫“性別平等工作組”的公益組織里做志愿者。做志愿者期間,她就曾聽說過不少女性在就業中遭到歧視的事,但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如今,職場中的性別歧視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很多女性在求職的過程中受到了歧視也習以為常,根本想不到維護自己的權益。而那些試圖維護自身權益的人也面臨著重重困難,別說打贏官司,就連讓法院受理這種案件都相當困難。
是就這么算了,還是抗爭到底維護自身權益?自己只是個剛剛走上社會的大學畢業生,有什么力量與他們對抗呢?
女大學生決意維權
就在郭晶猶豫不決時,她在公益組織做志愿者時認識的朋友知道了她的情況,鼓勵她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朋友搜集了與她有點類似的曹菊案的詳細資料給她看,對她說:“曹菊也是一名應屆大學畢業生,你應該像她一樣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朋友所說的曹菊案,被稱為“中國就業性別歧視第一案”。2012年6月畢業的曹菊,同樣是因為性別歧視而被企業拒之門外。在咨詢了相關反歧視公益機構,確定了用人單位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之后,曹菊決定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盡管維權之路艱難坎坷,但曹菊從未放棄。經過一年多的漫長努力與等待,這起案件終于被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受理,盡管最終的結果是雙方和解,但這起在全國引起巨大轟動的案件,仍然讓郭晶看到了勝訴的希望。
經朋友介紹,郭晶認識了江蘇衡鼎律師事務所律師許英。許英律師熱心公益,了解到郭晶的經歷后,肯定地告訴她,東方烹飪學校的行為違反了《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和《就業促進法》,可向法院提起訴訟。
許英律師的話更加堅定了郭晶維權的決心。為了更多地了解相關法律知識,郭晶專程趕到南京,與許英律師見了面,詳細講述了自己的求職經歷。許英律師表示,愿意作為她的代理律師,幫助她起訴東方烹飪學校,維護她的合法權益。但許英律師同時也告訴郭晶:“我接觸過不少這類案件,還沒有勝訴的先例,你要做好長期的準備。從前轟動全國的曹菊案也是等了一年多才被法院受理,并且法院最終下達的是調解書,不是判決書。如果想打贏這個官司,有很大難度。”郭晶很堅定:“我不怕官司難打,會堅持到打贏的那一天。”
郭晶回到杭州后,許英律師很快幫她起草了一份起訴狀寄到了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在法院收到起訴狀的第7天,許英律師接到了法院打來的電話,稱案件不可訴,法官讓許英律師提供一些之前的案例作為參考。雖然第一步就受到挫折,但郭晶沒有氣餒,她讓許英律師把需要的資料發給她。許英律師給她提供了一些就業戶籍歧視案、就業乙肝歧視案和曹菊案的相關法律文書。第二天,郭晶就帶著打印好的資料去了法院,然而法官稱這些案例跟她的案例性質都不相同,需要提供新的證據,并讓她把之前遞交的資料拿回去,把相關材料刻錄成光盤,補充證據。
郭晶將資料拿回去之后,許英律師告訴她,她不應該將資料拿回,如果她不拿回資料,無論立不立案,法院在一定期限內都要給她一個答復。而她自己將資料拿回,即相當于她自己放棄了起訴,必須重新再寄一份訴狀。
郭晶這才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也真正體會到了這類案件想要立案是多么不容易。然而,她心中對于公平和正義的追求,讓她決心堅持下去。按照法院的要求,郭晶再一次向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寄出了一份訴狀。
在確認法院收到訴狀之后,郭晶陷入了忐忑不安的等待中。她不知道法院會不會受理自己的案子,也不知道要等待多久才會有結果。一個月的時間內,她反復補寄資料。她隨身帶著手機,時不時地拿出來看看,怕漏接任何一個電話,并經常查看自己的郵箱,怕錯過任何一封郵件。時間一天天過去,郭晶有過沮喪、失望,也曾傷心難過,但她沒有想過放棄。她倔強地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應該受到保護。曹菊案等了一年才獲得受理,中間經歷過那么多的波折,而曹菊始終沒有放棄。與曹菊相比,自己遇到的這一點困難又算什么呢?很多朋友十分關心郭晶,給她打電話表達支持。郭晶曾經加入的性別平等工作組的成員,也為她打氣加油。最讓郭晶感動的是,許多不知名的朋友在知道她的事情后,也給她發來鼓勵的短信。這些鼓勵給了郭晶勇氣和力量,支持著她堅持下去。
堅持到底最終勝訴
2014年8月12日,是讓郭晶一生銘記的一個日子。這天,她接到了西湖區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打來的電話,通知她可以立案。掛了電話之后,郭晶的內心無比激動。等待的這一個月對她來說無比漫長,現在煎熬的心總算落了地,終于等到了一個好的結果。第二天,郭晶就到西湖區人民法院交了立案費。
在開庭前,“中國就業性別歧視第一案”當事人曹菊發起了一個聯名活動,在她的號召下,200多人聯名呼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公正地審判郭晶的案件。這讓郭晶倍感溫暖。
2014年9月10日,西湖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這起案件。許英律師作為郭晶的委托代理人,特意從南京趕到杭州,到庭參加訴訟。而東方烹飪學校作為被告,在接到傳票后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法官宣布被告不到庭不影響開庭。
開庭后,郭晶詳細講述了自己求職被拒的經過,并提交了充分的證據。許英律師提出,文案職位并非只有男性才可以勝任,東方烹飪學校僅僅因為郭晶是女性就拒絕招聘她,給她的身心帶來了極大傷害,找工作的信心也受到很大打擊。《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規定,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因此,東方烹飪學校的行為構成就業歧視,侵害了郭晶的平等就業權、人格尊嚴權,請求判決東方烹飪學校書面賠禮道歉,并賠償郭晶精神損害撫慰金5萬元。
隨后,郭晶遞交了詳細的證據材料:東方烹飪學校發布在網上的招聘簡章打印件,證明對方限招男性情況屬實;郭晶的簡歷及投遞簡歷截圖的打印件,證明她應聘過東方烹飪學校的文案職位;郭晶與東方烹飪學校工作人員6月份的通話記錄打印件、通話錄音文字版打印件及錄音錄像光盤,證明東方烹飪學校的確以郭晶為女性作為理由,拒絕她的應聘申請。
針對郭晶遞交的這些證據,東方烹飪學校在書面答辯中依舊堅稱,郭晶所應聘的文案崗位具有特殊性,除早晚常態加班外,還須經常陪同校長去外地出差、應酬,出差周期長,應酬次數多。另外根據學校的出差管理制度,為節約單位成本,兩人以上(雙數)出差住宿的,必須同住一個標準間,否則超出部分不予報銷。而學校的校長均為男性,基于公序良俗、男女有別原則和單位制度規定,所以學校才會限招男性。這一行為不僅不是歧視女性,反而是出于對女性的關愛和照顧。
然而東方烹飪學校的這一辯解并未被法官采納。
2014年11月12日,西湖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權,勞動者就業不因性別等情況不同而受歧視,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用人單位招用人員,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條件。本案中被告需招聘的崗位為文案策劃,被告并未舉證證明該崗位屬于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工作,根據其發布的招聘要求,女性完全可以勝任該工作,其所辯稱的需招錄男性的理由與法律不符。在此情況下被告不對原告是否符合其招聘條件進行審查,而直接以原告為女性、其需招錄男性員工為由拒絕原告應聘,侵犯了原告的平等就業權,對原告實施了就業歧視,給原告造成了一定的精神損害,故原告要求被告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理由充分,判決東方烹飪學校賠償郭晶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駁回原告要求被告書面賠禮道歉的訴訟請求。
這起案件是繼2013年被稱為“中國就業性別歧視第一案”的曹菊案后,首例媒體公開報道的就業性別歧視案判例,也是我國首例就業性別歧視原告勝訴案。此案的判決結果引發了社會強烈關注,也將女性維護平等就業權的抗爭向前推進了一步。
而對于郭晶來說,這次勝訴不僅意味著獲得法律上的勝利,也是一個戰勝自我的過程。郭晶2014年7月份遞出起訴狀,8月份法院受理立案,9月份開庭,11月份等到判決,整個過程漫長而又艱辛,但與歷時一年多才得以立案的曹菊案相比,郭晶認為自己算是比較幸運的。這一路她堅持了下來,結識了很多朋友,收獲了許多感動,并最終得到了滿意的結果。
在起訴的最初,郭晶只是想維護自己的權益,甚至沒有一點勝訴的信心。直到宣判之后,她才意識到這件事的意義,并希望自己能為其他遭遇性別歧視的女性提供幫助。現在的郭晶已經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她計劃開通一條咨詢熱線,希望憑借自己的經驗,給求職路上的女大學生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