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美舉辦戰略對話與人文磋商???多項成果促雙方關系向好發展
6月23—24日,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在華盛頓舉行。習近平主席的特別代表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國務委員楊潔篪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特別代表國務卿克里、財政部長雅各布·盧出席聯合開幕式并分別致辭。美國副總統拜登出席并致辭。此次戰略與經濟對話圍繞清潔能源、綠色經濟、海洋開發、網絡安全進行了深入討論,對雙方在阿富汗、伊朗核、反恐等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合作進行了重點討論。人文交流方面,除教育、醫療衛生等傳統領域磋商外,雙方圍繞婦女領導力、全球公共衛生等領域交流與合作構成此次對話的新亮點,本輪磋商共達成119項成果。
過去幾年,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及人文交流高層磋商的機制化水平不斷提高,雙方探討的議題不斷拓展和深入,形式和內容也日趨多樣,在不同功能領域達成的合作協議日益增多,從而奠定了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堅實基礎。此次對話和磋商所達成的多項共識和合作協議對日趨復雜的中美關系無疑是重大利好,也會對當前美國戰略學界對中美關系的反思和辯論產生積極引導作用。在權力轉移的關鍵十字路口,中美所面臨的“修昔底德陷阱”不容小覷,但相信雙方所擁有的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足以使中美關系向好的方向發展。
二、希臘債務危機久拖不決???歐洲經濟或遭重創
6月22日,旨在解決希臘債務危機的歐元集團領導人峰會在布魯塞爾落下帷幕,但希臘與債權人并未達成協議,從而導致雙方陷入僵局。希臘左翼政府總理齊普拉斯反對債權人提出的緊縮計劃,指責債權人對希臘的“劫掠”,并威脅要退出歐元區。而債權人則向希臘施壓,要求按照其意志進行改革,否則將不再向希臘提供新的貸款和援助。希臘政府與國際債權人的討價還價日益激烈,最終于6月28日希臘決定把國際債權人提出的解決危機的改革方案交全民公投,顯然這一舉措增加了希臘債務違約和退出歐元區的風險。
自希臘債務危機浮出水面以來,該問題就一直處于久拖不決的狀態。債務危機不僅使希臘經濟陷入“絕境”,而且希臘左翼政府的產生也表明嚴峻的經濟形勢已造成政治生態的巨大變化。鑒于債務危機的復雜性和深刻性,希臘問題綜合癥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根治。面對痼疾纏身的希臘,歐盟顯然已陷入一種兩難境地。希臘亂局持續發酵不僅導致大筆資金流出希臘銀行業,而且也影響了整個歐元區的市場信心。倘若希臘債務危機持續無解,很可能會對本就復蘇緩慢的歐洲經濟造成重創。
三、昂山素季應邀率團訪華??中緬政黨交流迎來新局
6月10—14日,應中國共產黨邀請,由主席昂山素季率領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代表團對中國進行了訪問。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分別與昂山素季進行了會見,如此高規格地接待一位反對黨領袖,凸顯出中國對昂山素季本人及其領導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的重視。會見期間,習近平主席表示,希望昂山素季和全國民主聯盟能積極引導緬甸民眾,公正理性看待中國和中緬合作,為兩國關系發展增添更多正能量。昂山素季回應,表示希望通過此訪深化兩黨關系,推動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系向前發展。顯然,在緬甸政治轉型的大背景下,雙方都希望中緬關系能健康順利向前發展。
近年來,因緬甸政治轉型、緬國內民族矛盾加劇、域外勢力介入等多重因素干擾,中緬關系遭遇負面沖擊。面對此種情勢,中共邀請昂山素季訪華無非是希望借助其領導的緬民盟這支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為中緬關系發展添磚加瓦,同時也反映出中國不希望因緬甸的政治轉型而使中緬兩國關系遭到破壞。而昂山素季成功訪華也表明,只要緬甸的政治力量致力于中緬關系的友好發展,中國都會以開放包容的心態與之接觸,事實上也在側面折射出中緬政黨交流正在迎來新的局面。
四、“七國集團”首腦峰會召開??廣泛議題未催生實質成果
6月8—9日,七國集團峰會在德國南部小鎮加米施—帕滕基興召開,與會領導圍繞自貿區建設、貿易規則、希臘債務問題、烏克蘭危機、氣候變化、反恐等全球和地區熱點問題進行探討,雖然所涉議題極為廣泛,但除了流于形式的口頭承諾外,似乎并未達成多少實質性協議。與會各國所關注的重點存在差異、各有側重,亦都謀求讓自身關注的焦點在此次會議上有所突破,各自的盤算導致“七國集團”很難發揮集體效力。
“七國集團”作為發達國家商討全球和地區問題的一個重要平臺,曾在全球治理領域發揮過重要的領導作用。然而,隨著諸多新興國家的崛起以及全球和地區熱點問題的不斷涌現,僅僅依靠“七國集團”這一富國俱樂部已很難奏效,更何況七國本身在諸多問題上缺乏共識。“七國集團”無法提供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案,折射出其領導力已日漸式微。在國際格局變遷的大背景下,國際社會亟須更具包容性的多邊機制,以應對從氣候變化到恐怖威脅等在內的日益增多的全球治理問題。
五、非洲達沃斯與非盟峰會召開??各界領袖共商大陸發展大計
6月3—5日,以“過去與現在:重新構想非洲的未來”為主題的世界經濟論壇非洲峰會(非洲達沃斯)在南非開普敦舉行,全球75個國家的1250多名金融界精英與會,就發展非洲資本市場、促進包容性增長和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等議題獻計獻策。同月14日,南非約翰內斯堡喜迎非洲五十多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或代表,共同舉辦第25屆非盟首腦會議,并以“婦女賦權和推進非洲2063年愿景”為主題,就性別平等、婦女權益、和平與安全、經濟發展、疾病防控等議題進行了廣泛商議。
近年來,非洲經濟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企業選擇赴非投資,不斷尋找新的經濟機遇。非洲國家也在重拾信心,積極謀劃未來經濟發展路徑。10日,26個非洲國家簽署協議,承諾發起三方自由貿易區(TFTA)。鑒于非洲國家間貿易只占非洲總體貿易量的10%—12%,這一舉措無疑會促進非洲統一大市場的形成。盡管如此,非洲仍面臨國家能力不足、沖突不斷、政局動蕩、恐怖主義威脅等諸多安全問題。即便只談經濟層面,基礎設施匱乏、工業生產能力不足等也是不容回避的問題。只有一一化解以上難題,非洲大陸才能迎來真正的光明。
六、多國防務官員舌戰香格里拉??折射構建亞太安全秩序任重道遠
5月29—31日,第14屆亞洲安全會議(又稱香格里拉對話會)在新加坡舉行,來自亞、歐、美26個國家和地區的防務官員圍繞亞洲地區傳統和非傳統安全議題展開討論和對話。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出席對話會,并發表題為《攜手同護和平?共建安全亞太》的演講,系統闡述了中國關于開展亞洲安全合作的政策主張。而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則抱持冷戰思維,稱中國在南海的行動與國際準則和規范“不合拍”。部分國家利用“香會”在南海問題上挑事的心態不無存在。
從近年“香會”的對話進程來看,與會各國圍繞亞太地區的安全問題唇槍舌戰,對抗性話語使建設性對話黯然失色,折射出亞太國家在地區安全秩序構建問題上難以達成共識。在“重返亞太”的大旗之下,美國強化了與盟友的安全關系,并利用“香會”塑造安全議題,或明或暗地向中國施壓。然而,倘若任由對抗思維綁架安全議題的設置,則勢必會導致“香會”的安全對話流于形式,顯然不利于維護亞太安全。作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多邊安全論壇之一,“香會”只有回歸對話本真,才能為構建地區安全秩序貢獻力量。
七、國際足聯深陷貪腐丑聞??體育賽事政治化浮出水面
5月27日,應美國方面要求,瑞士警方在蘇黎世逮捕多名國際足聯高官(包括副主席杰弗瑞·韋伯),稱要對2010年國際足聯通過投票將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舉辦權分別交給俄羅斯和卡塔爾過程中的腐敗行為進行調查。29日,現任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獲得第四次連選現任,但幾日后突然宣布辭職,對國際足聯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此次國際足聯貪腐丑聞牽涉甚廣,南非、俄羅斯、卡塔爾等多國遭受牽連。事件發生后,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國際刑警組織暫停了與國際足聯的合作。顯然,這個走過111個春秋的國際體育組織不僅形象嚴重受損,而且已陷入危機四伏的境地。
國際足聯官員的貪腐行為,暴露出圍繞體育賽事可以滋生復雜的利益關系,若無制度約束必然釀造腐敗。然而,為何國際官員的腐敗行為卻要美國司法部門加以指控,況且是在國際足聯舉行換屆選舉的關口。俄羅斯總統普京指責美國為一己之私將其管轄權擴展到其他國家,應美國要求逮捕國際足聯官員的行為“非常奇怪”。而美國司法部則回應,起訴國際足聯官員乃行使了正當的法定權限。顯然,美俄對抗已延伸到了體育領域,也助推了國際體育賽事的政治化趨勢。不過,此次事件也向國際足聯敲響了警鐘,改革已迫在眉睫。
(執筆:張凱)
(責任編輯:魏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