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俊
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我和鹽城市新四軍研究會的同志近日專程赴大豐市八路軍、新四軍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碑進行祭拜,緬懷先烈,感悟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
八路軍、新四軍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碑,坐落在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東北境內。碑身為鋼筋混凝土水泥建筑,高22.6米,形似一把直插云天的雙刃寶劍,頂端浮雕為鐮刀鐵錘,象征八路軍、新四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兩支工農抗日武裝。碑的正面刻有原國防部長張愛萍上將親筆手書的“八路軍新四軍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15個流暢飄逸的金色大字。紀念碑四周配以花崗巖臺階石雕欄桿,周圍植滿蒼松翠柏,整座碑塔巍峨壯觀,氣勢雄偉。碑的底座刻有碑文:“1940年7月,新四軍奉命北上渡江,開辟蘇北,在取得黃橋決戰勝利后,繼續揮師北上。與此同時,八路軍黃克誠部從淮海地區南下。1940年10月10日,新四軍與八路軍各一部在白駒獅子口勝利會師。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在劉少奇政委和陳毅代軍長的領導下,堅持華中敵后抗戰,鞏固和發展了華中抗日根據地,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東方反法西斯斗爭的勝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特立此碑,以資紀念。”
我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向紀念碑獻上花籃,緩步繞場一周,三鞠躬向革命先烈致以深切的懷念……
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八路軍、新四軍會師鹽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高舉抗戰大旗,鐵流滾滾,金戈錚錚,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前仆后繼,視死如歸,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創造了光輝的業績,涌現出劉少奇、陳毅、粟裕、黃克誠、張愛萍、洪學智等老一輩開國元勛,共和國的功臣簿上留下了他們輝煌的革命印記。
站在紀念碑前,鹽阜優秀兒女積極參軍參戰、英勇奮斗、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壯麗詩篇仿佛一幕幕涌現在眼前:粉碎日軍蘇北掃蕩、鹽城保衛戰、濱海八灘反掃蕩保衛戰……
雄偉的會師紀念碑銘刻著廣大共產黨人、人民群眾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的重大貢獻,蘊含著中國人民艱苦奮斗、不屈不撓、一往無前、敢于斗爭、爭取勝利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是一座寶貴的革命歷史豐碑和珍貴的紅色革命資源。
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是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歷史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強調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惜和平、警示未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就是要銘記歷史,自強不息,感悟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進一步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神圣的使命需要堅定的信念。站在紀念碑前,我們更增添了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信心和力量!
(作者系鹽城軍分區原政治委員、鹽城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 王浩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