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寶寶 黃進琪 束華靜
1955年10月,這支部隊從抗美援朝戰場獲勝后返回祖國,駐防京郊,60年來,在師編成內一直擔負保衛首都的重任。今天,這支敢打敢拼的英雄團隊更為人熟知的名字叫做“老虎團”。66322部隊的前身,是主力紅軍長征后留在湘贛邊、贛粵邊、皖浙贛邊,堅持游擊戰爭的幾支紅軍游擊隊,在抗日戰爭初期集中編成的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二團,該團現在仍有10個紅軍連隊。
抗日戰爭爆發,游擊健兒下山抗日,新四軍老二團成立
1934年7月,戰斗在湘贛革命根據地的紅六軍團,從永新地區突圍西征,留下紅三團、紅五團及各縣獨立團、獨立營等6000余人,到抗戰爆發前夕,仍保存了五個游擊大隊,300余人。
1935年2月,陳毅、項英率紅二十四師七十團、獨立六團等部隊,以及黨政機關干部從仁風地區向西南突圍,3月初,陳毅、項英率領200余人到達贛粵邊地區,與贛粵邊特委書記李樂天領導的部隊匯合。接著,贛南軍區司令員蔡會文也率領300多人來到贛粵邊。4月,項英、陳毅召集全體軍政干部開會,做出分兵部署,蔡會文率領300多人到崇義、上猶邊境活動,相機向湘南發展(后發展為湘粵贛紅軍游擊支隊,1938年1月,改編為二團三營的一部分);黃成明、張日清率領一部向全南、龍南、定南地區發展;留下的部分隊伍,在項英、陳毅直接領導下,開展油山、北山地區的游擊戰爭。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建立了油山、北山、三南等游擊根據地和幾支游擊隊,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后,1937年8月,陳毅赴大余、贛州與國民黨地方當局及駐軍談判。9月,雙方達成停戰、合作抗日的協議,贛粵邊游擊隊改稱江西抗日義勇軍。這時,游擊隊發展到300余人。
1934年11月,紅十軍團北上抗日時,留下紅三十師及各地獨立團、營共1000余人堅持根據地的斗爭。1935年1月,十軍團在懷玉山失敗,粟裕率領一部突圍到浙南,由紅十軍團留下的一個營會同當地游擊隊組成皖南獨立團,在皖南特委的領導下,在九華山、黃山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1936年4月,以皖南獨立團為基礎和各地來的游擊隊組成皖浙贛獨立團和5個獨立營。1937年10月,改稱江西抗日義勇軍第一支隊,部隊有300多人。
1938年3月下旬,張正坤、劉培善等率領湘贛邊、贛粵邊(桂東)、皖浙贛游擊隊抵達安徽歙縣巖寺集中,整編為新四軍第—支隊第二團,團長張正坤,副團長劉培善,參謀長王必成(后繼任團長)、主任肖國生。下轄第一、第二、第三營(分別由湘贛邊、贛粵邊、皖浙贛紅軍游擊隊改編組成)。
挺進華中,插入敵人的心臟,老虎團威震大江南北
經過三個月的整訓后,二團情緒高昂,士氣旺盛,戰斗力空前提高,為日后挺進江南對日作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38年6月中旬,二團挺進到蘇南敵后。6月11日,奉一支隊司令員陳毅命令,二團抽調兩個連隊加強先遣支隊,二團的兩個營在鎮江至下蜀一帶活動,及時策應先遣支隊的戰斗行動。
6月16日,二團接到情報,第二天拂曉前將有一支日軍運送彈藥的車隊通過鎮江和句容之間的公路。當晚,粟裕率領先遣支隊完成了破襲鐵道的任務以后,指揮部隊在韋崗設下了伏擊圈。新四軍將士張網以待。17日上午8時許,由鎮江南駛的日軍汽車5輛(內小車l輛)進入設伏地區,先遣支隊突然發起攻擊。車上的日軍倉皇抵抗。先遣支隊指戰員英勇沖殺,展開白刃格斗,半小時結束戰斗,共斃傷日軍少佐以下21名,擊毀汽車4輛,繳獲軍用品一部分。當鎮江的日軍聞訊趕來增援時,新四軍將士早已安全轉移。
這次戰斗,是新四軍在江南的首戰,也是蘇南抗日游擊戰爭的良好開端,史稱韋崗戰斗。
新四軍打勝仗的消息很快傳遍鎮江、句容,傳遍蘇南,傳遍全中國……
陳毅得知韋崗伏擊戰的捷報,興奮不已,當即賦詩一首:
彎弓射日到江南,
終夜喧呼敵膽寒;
鎮江城下初遭遇,
脫手斬得小樓蘭。
韋崗戰斗后,二團迅速展開在句容、鎮江、金壇、丹陽四縣之間的廣大地區,戰斗在京、滬、杭敵人的心臟地帶,與敵斗智斗勇。在王必成率領下,二團敢于虎口拔牙,不到半年時間打了許多硬仗,進行了新豐、句容(首開在江南敵后戰場我軍以較小代價打進日軍固守縣城之先例,得到了軍部的通報表彰)、天王寺、高資等重要戰斗,一下子把日軍十五師團松野聯隊和弛田聯隊等部打得昏頭轉向,不知所措。打出了二團的軍威,打開了蘇南抗戰的局面,年底二團被支隊命名為“模范團”。1939年1月12日至2月5日,新四軍副軍長項英到蘇南敵后巡視,傳達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精神,轉達黨中央、中央軍委對新四軍全體指戰員的關懷,轉達毛澤東、周思來、朱德等領導人對陳毅的問候;同時看望了第二、第四團等部隊,同干部進行座談,詳細了解他們挺進敵后以來的情況。他將二團在挺進蘇南敵后過程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情況帶回軍部,經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和新四軍委員會研究確定,二團被授予“戰斗模范團”的光榮稱號。
在與日軍的作戰中,二團總結出“一打”、“兩戰”、“兩拼”、“三猛”、“兩速”的戰術。
一打:敢于同日本鬼子打;
兩戰:敢于打夜戰,近戰;
兩拼:敢于同日軍拼手榴彈,拼刺刀:
三猛:猛打,猛沖,猛追;
兩速:速決戰,速轉移。
二團的戰術,引起了日軍的重視,1939年5月,我軍在戰斗中繳獲了日軍一本《對共軍二團的作戰研究》小冊子,其中寫到:“不讓共軍老二團近戰。只要能避近戰,共軍老二團其他戰術也就失去了作用”,為此日軍在戰術上采取了兩條措施:一是擴大掃蕩規模,同時加強以適應老二團近距離戰斗的模擬訓練;二是增加輕武器裝備,加強火力配系,加強情報網絡,提前掌握對方行蹤,盡可能避免和老二團近戰。日軍為做到避免與二團近戰,提出了一個消極的對策:在共軍基本戰術能發揮作用時,皇軍切忌戀戰,要迅速收縮,退至村落、丘陵、河溝堤埂、房屋等一切可利用的地形地物,以絕對火力優勢固守陣地,以待援軍。同時迫于我軍的壓力,緊急從前方調回一部兵力回援蘇南,增加兵力,增設據點,企圖聚殲我軍或把我軍擠出蘇南地區。
敵變我變,二團以高度靈活的戰術,時而集中,時而分散,來如電,去如風,捕捉各種戰機,拔據點,炸軍車,破路炸橋,以多變的游擊戰術,粉碎了日軍之企圖,連戰皆捷。
1939年2月8日東灣戰斗,斃傷日軍110余人;2月17日延陵戰斗,再殲日偽軍百余人;3月7日,當時二團進駐鎮江上下會村。日軍獲取情報后,于14日子夜突襲二團。雖深陷重圍,但二團戰士們看到團長、營長奮不顧身,一個個也都英勇百倍,連勤雜人員、炊事員也拿起武器和扁擔撲向日軍。戰士們像老虎一樣吼叫著沖向日軍,展開肉搏,硬是殺開一個缺口,突出重圍。這場惡戰,二團傷亡140人,日軍死傷100多人。當地群眾都說:“二團的戰士個個都像小老虎!”“王必成團長真是個‘王老虎’、‘王猛子’!”從此,“老虎團”的名聲傳遍大江南北。
1939年9月8日陳巷橋戰斗,半小時擊毀敵軍車7輛,殲敵180余人(內大隊長一名),我傷亡僅30余名,創蘇南速決戰之典范;11月賀甲戰斗,二團協同新六團(1939年5月由新四軍一支隊特務營和獨立營組成)連續作戰26個小時,強攻殲敵,共斃敵中隊長以下168名,俘日軍3名,繳獲機槍4挺、步槍l28支、擲彈筒2具,以及其它裝備彈藥甚多,受到了延安總部的通電表揚。“老虎團”似一把尖刀插在敵人的心臟,為創建、鞏固和發展以茅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0年7月8日,二團、新六團、“江抗”二團在江南指揮部副指揮粟裕率領下北渡長江,抵達吳家橋地區,與“挺進縱隊”會合,番號改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第二團。
國民黨江蘇省主席、蘇魯戰區副司令員韓德勤自持兵力雄厚,一再恣意挑釁,勾結日偽對我合擊。我軍在陳毅、粟裕領導下揮戈東進,于7月29日一舉攻占黃橋,開創了以黃橋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韓德勤于9月3日糾集一一七師、獨六旅、保安一旅及雜牌軍李明揚、李長江、陳泰運部,分兩路進犯黃橋。
9月6日,在陳毅直接指揮下,“老虎團”和兄弟部隊配合,消滅敵先頭部隊兩個團。韓頑不甘心失敗,指令保安九旅卡住姜堰水道,封鎖黃橋糧食來源。9月12日夜,縱隊司令員王必成親自指揮“老虎團”,經兩晝夜激戰攻克姜堰,全殲保九旅。10月初韓頑再次傾其主力八十九軍共11個團的兵力1.5萬人,分三路南犯。10月4日,頑軍被我誘至黃橋東北地區,二縱奉命在分界切斷頑軍退路,構成合圍態勢。“老虎團”直插頑軍心臟,首殲八十九軍軍部,經連續勇猛沖殺,于5日下午將八十九軍大部殲滅。然后配合基地部隊乘勝追擊,于8日在野屋基再殲頑軍一一七師,解放了大片土地,取得了黃橋決戰的全勝,奠定了華中抗敵的新局面。
皖南事變后,二縱改編為新四軍一師二旅,二團改編為二旅四團。1942年12月下旬精兵簡政,二旅五團(原新六團)縮編為5個連并入第四團,使四團每個營達到四五百人,每個連配有九挺機槍,名額滿員,兵強馬壯,戰斗力得到大大提高。整編后,旅長王必成率第二旅旅部及第四團渡江南下,加強蘇南的抗日力量。1943年1月29日,二旅與十六旅合并,稱第十六旅,四團改為十六旅四十八團。1945年1月13日,蘇浙軍區成立。第十六旅編為蘇浙軍區第一縱隊,第四十八團改為第一縱隊第一支隊。
在保衛重建的新四軍軍部、討伐叛逆李長江、開辟運河以東根據地、兩溧反頑、進軍郎廣、三戰浙西天目山等一系列關系到整個戰區形勢的戰役戰斗中,這支部隊所向披靡,英勇頑強,能攻能守,戰無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