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加永 沈丹丹
走進江蘇省大豐市萬盈鎮西灶村劉曉龍家的豬舍,一排排豬圈排列整齊,看不到任何污水和糞便,聞不到惡臭,但見一頭頭小豬或悠閑地散步,或慵懶地打盹。
六年前,在外地開出租車的劉曉龍突然覺得,應該回到家鄉開辟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說起為什么選擇養豬這個行業,劉曉龍笑著說:“沒有考慮太多,就想回家過個安穩日子,覺得自己肯定能把這件事做好。”
一個不懂任何養豬技術的普通農民,從開始的小打小鬧養幾十頭豬,發展到經營仔豬年出欄1000余頭,母豬存欄120頭的豬場,劉曉龍的成功來得并不容易。
2009年,劉曉龍用自己在外打工攢下的5萬元錢,蓋起了一間小型豬舍,買了20多頭小土豬。可由于沒有養豬經驗、不懂防疫知識,20多頭小豬得了瘟病死了一半。初次養豬的失敗并沒有讓劉曉龍退縮,他體會到掌握養豬技術的重要性。于是,劉曉龍開始鉆研養豬技術,他訂閱《養豬與豬病防治》雜志,時常守在豬圈里,一守就是大半天?!拔矣X得守著它們就能掌握它們的生活習慣,結合書本上的知識,就能看懂它們的‘表情’,聽懂它們的‘語言’?!惫Ψ虿回撚行娜耍ㄟ^兩年的努力,劉曉龍掌握了養豬的秘訣,成了遠近聞名的“豬司令”,誰家養的豬生病了,都會請他去幫忙“診斷”。
“雖說已經不再為養豬的技術犯難,但小規模養殖掙錢不多,而且土豬的市場并不好。我就想到要擴大規模,更換豬的品種,創新養豬技術。”隨著技術的成熟,劉曉龍遇到了事業發展的瓶頸,“二元豬是我在雜志上看到的,雜志上介紹這種豬產肉量高、市場好,我就心動了?!?/p>
2013年年初,劉曉龍到無錫考察,在證實了二元豬具有產仔多、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肉質鮮美等優點后,他決定引進二元豬。而且這次劉曉龍決定引進種豬,讓自己的豬場形成種豬配種、母豬養殖和苗豬育肥的養殖鏈條。同時,細心的劉曉龍還有一個新發現,別人養豬場在豬糞處理上有妙招——機器將糞便、污水進行擠壓分離,把豬糞壓榨脫水后分離出來,使其成為固態干糞,這樣讓豬糞既便于運輸又便于使用。劉曉龍說,這種新技術將在他的豬場內得以運用。
品種、技術有了突破,飼養規模自然也要擴大。2013年6月,在朋友盛應鵬的支持下,劉曉龍投資400萬元,承包了村里30多畝土地種飼料,又在2014年年初征地20畝,新建了4棟4000平方米的豬舍?,F如今,劉曉龍的豬場年收益達200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標桿,他的堅持讓當初的夢想成了現實。
(責任編輯 黨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