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既是O2O爆發的一年,也是O2O的死亡之年。每天都有應接不暇的O2O死亡報告和創新案例,不久前,在朋友圈流傳著一份O2O的死亡名單,揭露了O2O創業風光背后“尸橫遍野”的現狀。經歷年末的資本寒冬后,大浪淘沙的O2O生態圈里,能夠存活下來的也不在少數。
劉偉俊是趣學車的創始人。在大批O2O項目陣亡的戰壕里,劉偉俊和他的團隊卻逆勢實現了500萬的資金回籠。“企業能夠自造血才能自取暖。”劉偉俊如此總結的度過資本寒冬的經驗,資本寒冬給了劉偉俊整合資源的機會,也給了他重新布局的契機。
有的投資人認為,資本的寒冬也是收割的前夜,考驗的是各玩家真正的耐力。有的投資人則認為“囤糧好過冬”,企業要盡快融資平穩過渡。不論何種觀點,對于創業者而言:只有活下來,才有話語權。
無論各方如何熱議這場資本寒冬,線上線下融合已經是現實,線下產業和消費升級是大勢所趨。O2O在2015年的爆發式增長是大勢所趨,度過寒冬擠掉泡沫也是市場優勝劣汰的必然結果。結合京東發力O2O到家服務、阿里整合銀泰投資蘇寧、微信大力推線下支付的例子,隨著這些大公司的進入,不得不承認的是:O2O已經進入了資金和資源驅動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