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在浙江省諸暨市發生了一件令人同情的事:患有高血壓的鄒某,讓女兒用丈夫老周的社保卡買藥,合計報銷11376.64元。經法院審查后,母女倆不僅償還了報銷金額,還要雙雙獲刑。
此事被媒體報道后,很多網友紛紛質疑:中國人更重視家庭概念,往往財產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那么為什么一家人不能共用社保卡?然而專家指出:使用親屬的醫保卡,只能使用親屬醫保卡中個人賬戶的資金,報銷的部分是不能使用的。
對此,你怎么看?
首例判決的騙保案,其實不僅僅敲響了騙保的警鐘,更重要的是,敲響了目前我國在看病、藥費報銷、保障性福利等多方面尚存諸多問題的警鐘。正視此案暴露出的問題,規范醫療機構售藥流程、完善報銷制度,縮小保障性福利差距,才是及時解決此類問題的良方,才能真正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才是此案真正應該體現出的法治意義。
——人民網
如果夫妻之間都不能“共濟”,那還如何體現醫保“共濟”的特點呢?自己有醫保,卻要用丈夫的醫保卡買藥,最終還被判了刑,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在作祟,但更深層的問題卻在于醫保制度本身病得不輕,既有醫保個人賬戶這樣的“怪胎”,也有醫保“錢多到花不出去”與看病貴看病難之間的矛盾,更有鴻溝巨大的醫保不統一的弊端。
——北京青年報
此案的發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社保制度存在的體制性問題。如果鄒某的社保報銷比例與老周的社保報銷比例一樣高,其也就用不著再費周章。實際上,不同的人群理當享受同等的基本醫療保障待遇,公民基本醫療保障待遇不應因人群身份不同而存在差別,這是保障社會公平的題中之義。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