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吳曉青透露,從明年開始,國家將對省級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環保督察巡視,以中央巡視組的方式進行,推動地方政府落實保護環境的主體責任。
12月19日至22日,北京啟動第二個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距上個紅色預警結束僅9天。此輪華北霧霾,京津冀及周邊省市有40個城市啟動空氣重污染應急,其中,北京、天津、保定、邯鄲、廊坊、邢臺5個城市啟動紅色預警。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表示,11月以來,東北、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頻繁遭遇大面積灰霾污染,并呈現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污染程度重三大特點。
環境惡化趨勢未扭轉
今冬霧霾來勢洶洶。東北地區從11月1日開始,到11月14日基本結束,持續兩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重污染天氣,第一次從11月26日開始,到12月2日才結束,接著從12月6日到10日又出現重污染。12月19日,北京再次拉響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斑@次霧霾的影響范圍有多大,我們正在評估?!眳菚郧嗾f。
東北地區36個城市中,空氣質量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28個,灰霾面積超過26萬平方公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70個城市中,空氣質量達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39個,面積超過了53萬平方公里。
污染發生時,許多城市PM2.5的日均濃度值連續超過250,部分城市超過500,個別城市的PM2.5小時濃度值甚至達到1000。
“頻繁重污染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影響,也給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這些事實反映出,我國要在‘十三五’實現環境問題的改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眳菚郧嗾f,“這是因為我國面臨的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速度、幅度與公眾預期間存在相當差距?!?/p>
在他看來,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2014年,74個重點城市中僅有8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31個省會城市中僅兩個城市達標。在328個地級以上城市中,123個城市的PM10濃度不降反升,大范圍灰霾天氣不斷發生。地表水監測斷面近10%為重污染,主要江河湖流按功能計算,達標的只有60%左右,城市黑臭水體大量存在。土壤污染的總超標率為16.1%,耕地土壤點位的超標率達到19.4%,重化工業廢棄產地的土壤污染嚴重。區域性、布局性、結構性的環境風險日益顯現,12%的危險化學品企業距離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不足1公里。
究其原因,是資源能源的過度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巨大的現狀還未根本改變。2014年,我國經濟總量占全球13%,但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46%的鋼、接近60%的鐵礦石和水泥,煤炭消費量超過其他國家的總和。污染物排放量處于高位,2014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別為1900多萬噸、2000多萬噸,排放量居世界第一。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區域占國土面積8%左右,卻消耗了全國43%的煤炭,生產了55%的鋼鐵、40%的水泥、52%的汽柴油,同期產生的主要污染占全國30%以上,成為我國污染最重區域?!跋奶斐粞醭瑯?,冬天霧霾隨之而來?!眳菚郧嗾f。
生態環境支撐了30多年快速發展,但吳曉青認為,生態環境現狀再也無法支撐粗放式發展需求。“已經沒有多少環境容量可供我們使用。實際上,我國還是世界環境壓力最大、環境矛盾最多、環境受害最深的國家之一?!?/p>
綠色發展
“十三五”時期被列為我國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窗口機遇期。吳曉青提出,要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今年,國家陸續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及6個配套方案,明確提出逐步建立地方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的離任審計制度,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企業探索建立賠償制度;對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對黨政領導和工作人員實行最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而且是終身追究;建立全國統一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實現各級各類監測數據協同的互聯共享。
吳曉青透露,從明年開始,國家將對省級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環保督察巡視,以中央巡視組的方式進行,推動地方政府落實保護環境的主體責任。
對于綠色發展,吳曉青認為,當務之急是增強綠色發展的動力,轉變發展觀和發展理念。“越是經濟增速下行,越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守住環保的底線,充分發揮環境對經濟的優化作用,促進綠色轉型,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贏。”
其次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推動多污染物的聯合防治,聯防聯控和流域的共治。再次,加快工業綠色化升級,改變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局面,全面推動綠色生產,推動傳統制造業和工業園區的循環化改造和綠色化升級,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綠色產業,加快培育節能環保市場,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節能環保主干企業。
最后是推動綠色消費革命。積極倡導環境友好型消費,實現能耗和環??冃У念I跑者制度,推動引導公眾向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產方式轉變。
“綠色發展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理念的變革,將超越和摒棄現有發展方式和發展模式,改變經濟腿長、環境腿短的狀況,塑造新的發展觀和政績觀,成為社會主流思想和核心價值觀,引領和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吳曉青說。
他認為,堅持綠色發展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生態是最公平的福利,環境是最基本的民生?!笆刈o綠水青山,留住藍天白云,讓人民群眾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是‘十三五’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一,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