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在無錫市第八人民醫院里有這樣一支團隊,他們任勞任怨,默默奉獻,不為名利,只為更好地呵護孩子們的成長。這就是無錫市第八人民醫院兒科團隊。
自2009年起,在以院長嚴于蘭為掌舵人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帶領下,無錫八院浴火重生。作為擁有57年歷史的無錫知名兒科品牌,無錫八院已成為無錫乃至滬寧地區知名的二級甲等醫院。
該院不僅業務節節攀升,醫院內涵建設也屢獲佳績,全國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全國醫療服務模式創新醫院、中國健康事業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中國健康管理十佳服務單位、江蘇省文明單位、無錫市人民滿意基層站所等榮譽都是醫院發展的累累碩果。
優秀團隊福澤一方
“每當看到孩子清澈的雙眸,我就覺得自己身上責任重大。沒有愛,就當不了一名好醫生,孩子的健康尤其需要關愛。” 這是無錫八院常務副院長、兒科主任醫師、錫城兒科鼻祖強士奎的關門弟子常青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優良的醫德,20多年從醫積淀的精湛醫技,使他成為錫城無數孩子家長心目中的一代名醫,小患兒心目中的“醫生爸爸”。
手手相傳,悉心相授,如今的無錫八院已形成以陳炯元、章繼弘等老專家為第一梯隊,常青為首的中青年骨干為第二梯隊,年輕醫師為第三梯隊的優秀兒科團隊。近40名兒科醫生奮戰在第一線,他們傳承了老一代八院人的醫德、醫術,結合現代兒科醫學的先進理論與實踐經驗,為無錫的患兒保駕護航,也為無錫八院在當地百姓中贏得了良好口碑。如今,無錫八院僅兒內科的年門診量就達50萬人次,出院量近萬人次。
無錫八院兒科通過長期艱苦鉆研,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開設了小兒呼吸科、消化科、內分泌科、神經科、心血管科、兒童保健科等重點特色專科。同時,醫院引進和培養了多名專業型人才以壯大醫資力量,并斥巨資添置了一批國內外先進診療設備,包括G&E心臟彩超、G&E四維產科排畸彩超等,為醫生的診療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
近年來,無錫八院兒科團隊從疾病治療逐漸拓展到健康管理領域,把兒童疾病的預防和兒童體質的提高作為科研新方向進行探索,由個體治療向群體診療轉變。2014年9月1日起,醫院精心選派專職保健醫生入駐崇安區連元街小學、東林中學等多所中小學,逐步建立起醫院、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兒童健康管理體系,為學齡兒童的健康保駕護航。
愛心守護折翼天使
從2013年6月開始,無錫八院與無錫市福利院合作,為了讓福利院所有病殘兒童得到及時、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醫院護理部組建了“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每周定期組織護理骨干會同醫院兒科醫生前往福利院義診,盡己所能為孩子們提供醫療護理,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4年多的時光過去,由兒科醫生和護理骨干組成的“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每周都會準時出現在福利院義診現場,從未間斷。在為福利院兒童提供診療服務的同時,志愿服務隊還與福利院醫護人員一起研究治療方案,探討護理各專科的操作要點,大大提高了福利院的醫療業務水平。
其實早在2005年,副院長常青就已經開始對社會福利院的兒童進行定期診療。除了每周定期義診外,遇到重大節假日,常青都會帶領兒科團隊到福利院看望孩子。遇到一些病重患兒時,這個醫護團隊會立即將孩子轉入醫院緊急救治。
由于個別患兒需隔離治療,醫院讓孩子住進最好的隔離病房,常青會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買零食、玩具,讓他們在充滿愛心的氛圍中接受治療。患兒體質差,常青就動員全體醫護人員捐款購買白蛋白,增強他們的體質,提高他們的免疫力。遇到棘手的問題,他專門為孩子請來上海的專家會診。因為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患病的孩子們一次次地從死亡線上被挽救回來。
常青經常說:“沒有愛就當不了一名好醫生,孩子的健康尤其需要關愛。”2012年,無錫八院正式為兒童福利中心開辟綠色通道,給每個病重患兒打開了生命之門。專車接送、設立床位、愛心捐助、召集全院募捐、請專家會診等舉措,讓孩子們恢復了健康,感受到了關愛。有孩子說:“這里就是家,常叔叔就是爸爸。”
常青表示:“愛心媽媽志愿服務活動目前已日趨常態化,今后還將延續下去。這些活動既為孩子們奉獻了愛心,又為醫院贏得良好口碑,同時也是醫院文化的體現和傳承。我們將繼續通過每周一次的志愿服務,為福利院的孩子提供更有效、更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
慈善文化薪火相傳
比爾·福特說,好企業與偉大企業的區別在于,前者能為社會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而后者還要使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早在無錫八院創院之初,老一輩八院人就開創了無錫醫療界的先河,將兒科作為單獨科室,為兒童提供專業診療服務。在他們看來,醫者仁心,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和本分,對患者進行救治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當時,并沒有形成一套先進的救助管理模式,對于一些有病卻無錢治療的病人,這些醫者也會實施最基本的救助。
現在看來,這無疑是慈善在無錫八院最初的體現。隨著時代的變遷,慈善又被賦予新的含義和內容。慈善不再是簡單的救助與施舍,而是具有一定規模,擁有廣泛群眾基礎,具備一定專業水平的互助型社會活動。
如今,無錫八院不僅醫療水平不斷提高,而且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使這項以愛心為原動力、專業水平為基礎、醫院文化為指引的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得以持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