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熙
許多人為了能獲得高薪或者為了進一步發展,常常會首先想到去跳槽,當然這種想法的出發點固然是好的,但許多求職者對跳槽可能存在的風險并沒有太在意。
NO1.
跨行跳槽的痛
跳槽原本就風險重重,離開原來熟悉的行業轉入新行業,風險更大。
大偉是一家快消品公司銷售總經理助理,去年底,他在獵頭的建議下,跳槽到一家德國生物科技公司擔任總助。當時,獵頭開出了30%的加薪,這讓大偉動心。雖然他也擔憂英語專業畢業的自己能否適應生物醫藥這樣一個技術領域,但他自認為4年多的工作經驗足以讓自己應對新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可是,跳槽半年后,大偉覺得工作很累,開始懷疑自己跨行跳槽對不對。
大偉的經歷其實反映了很多人在跨行跳槽時普遍會遇到的問題——對轉行跳槽的風險預估并不充分。
NO2.
到手的offer不翼而飛
杰克最近一直在尋找和等待換工作的機會,兩月前,他成功應聘到某公司做企劃文案,福利和待遇都比現在提高了50%。HR口頭答應他,等他提交了體檢報告就發offer。杰克一聽激動了,立馬辭職去做入職體檢。沒想到,一個星期過去了,offer卻遲遲不來,好不容易等到了電話,對方卻說:“內部人員調整,招聘崗位暫時凍結。”這下,杰克蒙了。
跳槽時,碰到offer不翼而飛的事并不少見。
職業規劃師洪向陽指出,在offer沒有最后敲定前,千萬不能急著提交辭呈,不然,像杰克一樣兩頭踏空,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造成巨大的震蕩。
NO3.
荒廢自己原本的技能
現在白領跳槽的周期都非常短,要么2年換一次工作,要么半年甚至幾個月就跳一次,換工作幾乎是家常便飯。
“這種做法其實非常不利于個人發展。”職業規劃師洪向陽指出,盡管社會需要具有復合功能和通用功能的人才,不過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主要還是由那些具有相當高水準的專業人才來支撐。你應該相信自己的實力和能力,無論在什么崗位或什么公司工作,遲早會發揮自己的作用,從而達到事業頂峰。如果你無法安心在一個崗位上精耕細作,那你的專業技術就很難達到一定的境界,一旦跨行跳槽的話,不但荒廢原本的專業技能,甚至還要花時間去鉆研新的專業知識。結果就像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終難取得什么高成就。
NO4.
面臨職業信任危機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主管,正在針對某一崗位從很多簡歷中篩選合適的面試者,那些簡歷上寫滿了跳槽經歷的人,你會愿意用嗎?你是否會擔心這些人在自己的公司也做不長久?
看吧,這就是頻繁跳槽的人正在遭遇的信任危機。一般來說,用人單位的主管往往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旦用人單位的領導對員工有疑心,那么這個員工日后可能就很難有出頭機會,所以這是每一個頻繁跳槽者必須要認真考慮的現實問題。
如果你跳槽后發現新的公司也不比以前的好多少,這時候你可能會有啞巴吃黃連的感受,于是又要開始醞釀下一次跳槽。結果呢,你的信任度就開始慢慢下降了。
NO5.
無形之中貶低身價
許多用人單位的人事主管分析到,一般大學生在剛畢業的幾年中,其跳槽的經歷是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即使每次在跳槽時,都能很幸運地被錄用,也只能被當作新手來看待。
要是在大學畢業后,跳槽者本身就已經有了幾年的一線實踐工作經驗的話,才能有資格被列為初步有經驗的人員,從而被用人單位當作熟手來看待;要是畢業生已經有了至少10年工作經驗的話,通常在跳槽后經過6個月的試用考察期后,就能被提拔為單位部門的負責人。
不過,要是工作經驗比較少,跳槽次數又多的求職者,無形之中就有可能在不斷貶低自己的身價。
NO6.
薪水傷不起
收入的高低往往是和過硬的本領聯系在一起的,而過硬的本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那些頻繁跳槽的求職者們,往往得不償失,常常會由于頻繁跳槽導致自己原來的專業本領不過硬,或者使自己以前過硬的本領在頻繁的調換崗位中逐步減弱或者喪失。
要知道,任何專業本領的培養,都要經過一個相當長時間的磨煉才能真正掌握,如果是經常跳槽,尤其是跨行轉行跳槽的,往往容易成為萬金油,看似什么行業都經歷過,什么都會一點,但其實什么都不精通,什么都不專業,成為了中看不中用的人。如此一來,在頻繁的跳槽中,用人公司可能會懷疑你是個“次品”,所以在二手勞動力市場上,工資比較低,自然你的薪水就很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