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波
不少人可能至今無法理解,為何土耳其作為一個地區強國居然吃了豹子膽,真的把俄羅斯的戰機擊落?他們更無法理解的是,作為世界第二軍事大國和超級核國家的俄羅斯,這一次除了口頭譴責外,只剩下經濟制裁這一招了?要知道,過去幾年時間里先后惹怒了俄羅斯的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劇本。這一次,俄羅斯居然是打碎了牙吞進肚子里。其實土耳其“有恃無恐”最關鍵的原因只有一個: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而北約又實行集體防御原則。
土耳其雖然不是北約的創始成員國,但土耳其在北約成立后的第三年,即1953年就正式加入北約。這次土耳其之所以敢擊落俄羅斯戰機,就是很明顯利用北約憲章第五款讓俄羅斯吃了一個啞巴虧。我們知道,集體防御是北約締結的核心宗旨。根據北大西洋憲章第五條款,當任一盟國遭到入侵,北約將采取集體軍事行動。
這也就是說,一旦俄羅斯想要軍事手段報復土耳其,勢必將觸發北約憲章第五款。土耳其可以把自己與俄羅斯的軍事沖突轉化為北約和俄羅斯的軍事沖突,而北約若和俄羅斯發生大規模的軍事沖突,也就意味著世界大戰的爆發。
北約作為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成立之初就是為了對抗俄羅斯的前身蘇聯及其盟友的。哪怕是在冷戰后的21世紀,北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個“針對”俄羅斯的軍事組織。土耳其自身的軍事力量自然無法與俄羅斯抗衡,但是有整個北約“墊背”,土耳其就敢把俄羅斯的飛機打下來。
但是如果據此就認為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是北約在背后指使,就大錯特錯了。按照路透社的說法,美國五角大樓的官員其實是認同俄羅斯官方的說法,即俄羅斯戰機是在敘利亞領空被土耳其擊落的。美國的這一表態和土耳其不同。若是北約“授意”土耳其擊落俄軍機,雙方在表態上不應該出現如此大的偏差。
從歷史上看,現代土耳其的前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現代俄羅斯的前身沙皇俄國有著長達幾百年的恩怨情仇,雙方在近代史上發生過11場大規模的戰爭。有人形象地比喻說,土耳其其實是俄羅斯大國崛起路上的最佳陪練。只不過這一次,普京碰上了一個硬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中東之狐”埃爾多安巧妙利用規則上演了一出“以卵擊石”的好戲,以至于事后數日埃爾多安還公開宣稱:“土耳其堅決不道歉,應該道歉的是俄羅斯。”
再反過來看土耳其與歐洲的關系。盡管土耳其加入北約已經有60多年的時間,但事實上西方并沒有真正接納土耳其。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西方僅僅在軍事上將土耳其接納,但是經濟上沒有接納土耳其。土耳其申請加入歐盟已經幾十年,但即便是比土耳其晚申請的一些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早已成為歐盟成員國了,而土耳其的入盟還遙遙無期。根本原因還是,歐洲無論在宗教還是文化上,都不愿意接納土耳其,對土耳其有戒心。此外,從地緣政治上看,土耳其與中東核心區接壤,鄰國有伊朗、敘利亞和伊朗克,還有庫爾德問題,歐洲實在不想把自己的邊界放在這個區域。
所以自2003年出任土耳其總理以來,埃爾多安開始重新思考土耳其擁抱歐洲的國家戰略是否還應該執行下去。這位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土耳其強人,開始逐漸將土耳其的戰略方向調整為向東看——既然歐洲不接納我,那我為何不去重溫當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輝煌,重新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袖?于是,土耳其開始頻繁插手中東問題,如加沙沖突、敘利亞內戰等,都能看到土耳其的身影。
也正是因為這個大背景,土耳其對極端武裝“伊斯蘭國”(IS)的態度才變得曖昧起來。盡管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土耳其政府與“伊斯蘭國”之間有勾結,但有兩個事實是土耳其政府無法回避的。第一,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土耳其故意放松了對土敘邊境的管理,默許成千上萬的外國圣戰者從土耳其越境進入敘利亞;第二,作為北約成員國,土耳其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拒絕美國借用其空軍基地作為空襲“伊斯蘭國”的前沿陣地。于是,就有了下面這個悲劇:正在轟炸敘利亞境內極端分子的俄羅斯轟炸機,被身后的土耳其戰斗機輕松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