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榮

立法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為企業的價值創造提供充分的空間,為社會創造價值,為社會建立價值標準。在不斷滿足基本需求的情況下,能夠為道德發展指引方向。
企業社會責任立法是全社會的問題。在解決社會責任立法問題上,有幾個觀點需要考慮,一是立法對企業發展能夠起到怎樣的推動作用,二是企業必須推動經濟發展,為社會做貢獻。企業社會責任可以理解為企業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體現的公民作用,所以,談企業社會責任時,要考慮到企業如何可持續經營、怎樣為企業避免風險等。
企業社會責任立法,不是簡單的規定企業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我認為,立法應該從制度上、機制上建立一種對社會負責任的經營方式,讓企業能夠得到良性發展,讓他們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所以,立法不僅是制定法律法規的問題。
企業除了有為經濟和社會做貢獻的功能外,在很大程度上企業應該做出對未來、對子孫后代負責,對這一代人的幸福創造條件的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需要規范,那就需要有法律的保障。
但是,法律的保障不是規定“只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的事情,我們的立法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為企業的價值創造提供充分的空間,為社會創造價值,為社會建立價值標準。在不斷滿足基本需求的情況下,能夠為道德發展指引方向。
我們要立法,就需要有規則、有依據,能夠對一個行為的所作所為有建議。所有的一切,涉及法律和法律邊界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思考都在一個體系內,而這個體系就是我們當今社會運作的基本規律。
關于法律體系,我國在2005年就有了《公司法》,后來進行了修訂。在《公司法》中,對企業社會責任有明確要求。
另外,還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做出了明確規定,特別是互聯網發展到今天,也不斷補充了很多東西。還有《廣告法》。《廣告法》對企業也有規定,還有最新的《環境保護法》,以及其他一些法律。
所有這些法律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對企業的社會責任做出了明確的要求。現在這些法律實施得怎么樣?企業如果沒有履行這些責任,最后處理的結果是怎樣的?立法,不應該僅僅是文字上的,還要包括執法。
那么,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必須與企業自身相結合,離開了企業的發展,離開了經濟發展,不可能空談企業社會責任。
另外,企業社會責任必須與企業所處的行業、產業特點相結合,企業社會責任必須與社會需求相結合,與當地社會需求相結合。
當今是全球化時代,企業的社會責任需要全方位的思考。關于社會責任,不僅是硬性的法律問題,也是各方面共同形成的無縫連接。立法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
(本刊記者暢婉潔根據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