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軼
本刊特約專欄作家,曾任職于中國證券報社、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現為龍贏富澤資產管理(北京)公司投資總監
國慶假日期間最大的事情莫過于TPP協議達成,其目標是全面削減關稅(零關稅),擴大服務業貿易開放,為投資者提供全面保障。TPP協議意味著將由美國主導,日本輔助,聯合其他小的經濟體構建新的環太平洋貿易新秩序,而中國將被排除在這個俱樂部之外。美國意圖通過TPP談判對中國東盟FTA(自由貿易協定)起到制衡作用,削弱中國經濟在該區域的影響力。
從長期來看,似乎對中國經濟構成利空,但短期影響有限。這是一次部長級別的會議,只是達成基本協議,而正式生效尚需等待各國議會批準。從成員國內部來看,TPP在美國也受到強大的阻撓。從成員國之間關系來看,美日與其他經濟體的不對等關系意味著這將是曠日持久的談判。
TPP協議達成將倒逼中國改革。必須承認中國加入WTO作出的一些承諾一直沒有做到,尤其是在服務業領域,但也必須充分考慮我國目前的基本國情,我國經濟規模雖然位居世界前列,但在經濟質量、經濟結構、勞動者素質等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不可能在這些條件沒有成熟的情況下放開這些限制。中國一直試圖加快改革步伐,比如今年火熱的國企改革,對國有企業進行精確的內科手術。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應該多一些耐心。中國也一直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實現制造業升級,提高服務業競爭力。
TPP協議達成并不意味著中國經濟的末日。構建以“中國+X”的FTA網絡,積極加入區域自貿區將是對抗TPP協議最有力的武器。中國上海自貿區的啟動,直接的原因就是應付TPP的挑戰。在中國最發達的地方劃出一塊地方試行TPP原則,積極應對美國為首的這一輪新的全球治理體系調整的挑戰。上海自貿區搞了兩年,并且擴展到多地,這顯然就是一個應對。從國際關系上說,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像東南亞一些國家、澳大利亞明顯和中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像中國-東盟自貿區、中國-澳大利亞自貿區將構建以中國為中心的貿易網絡,打破美國的封鎖。“一帶一路”戰略是對抗TPP協議的終極武器,道路雖然曲折,中國一定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打出一片天地。
市場方面,機會正在孕育。首先清理場外配資和匯率貶值的擾動接近尾聲;其次是穩增長政策正在不斷加碼:加快海綿城市建設、新能源汽車不限購、加快充電樁建設、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半、非限購城市首套房首付降至25%、促進旅游裝備制造業發展、發布中國制造2025技術路線圖等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組合拳在近期密集出臺。另外,風險偏好有望逐漸改善:國慶假期期間由于美9月就業數據大幅低于預期,使得美加息預期大幅減弱,全球風險資產因此大幅反彈,歐洲和亞太股市以及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均出現大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