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道理 吳勇兵

“群眾受益,游客點贊,政府高興?!蔽淞暝磪^委書記朱用文認為,城中村改造之所以成功,關鍵在于堅持讓利于民,讓群眾成為改造的最大受益者,充分享受人居城市發展成果。
街巷井然有序,民居錯落有致,招牌古色古香……11月14日,暖陽照在張家界武陵源城區,沿街建筑嶄新的面貌成為一道宜居宜游、宜住宜商的風景線。
兩年來,張家界市武陵源區政府投入6000萬元,用于城中村改造,并引來社會投資10億元,不僅使昔日臟亂差的城中村實現了華麗蝶變,還走出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群眾參與、干部服務”的路子,創造了城中村改造的武陵源模式。
武陵源區城中村項目涉及居民272戶,總建筑面積20.3萬平方米。兩年前,這里還是一個巷道狹窄、亂建亂搭、群眾叫苦的落后村莊。從2013年起,武陵源區將城中村改造項目列入重點工程,投入6000萬元完善天子路改擴建和小街小巷改造,對整體改造進行了高品位設計,讓居民戶在改造中看到潛在商業價值,城中村每戶平均受益20多萬元。該區規劃、國土、房管、銀行等部門搞好房屋申請改造戶的延伸服務工作,解決了手續辦理、消防安全、按設計圖紙施工、資金籌措等問題。
目前,武陵源城中村改造工程申請房屋改造戶達236戶,占規劃改造總數的86.7%,其中,主體完工的有152戶,占總申請戶的64.5%。
“群眾受益,游客點贊,政府高興。”武陵源區委書記朱用文認為,城中村改造之所以成功,關鍵在于堅持讓利于民,讓群眾成為城中村改造的最大受益者,充分享受人居城市發展成果。
政府主導 規劃先行
“一流的景區,三流的城市”,這是以往游客對武陵源城區的評價。作為武陵源區的經濟文化中心和游客綜合服務區的軍地坪城區,曾經建筑雜亂無章、城區環境廣受詬病,要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區形象改觀勢在必行。
面對現實,武陵源區委、區政府從發展大局和群眾利益出發,決定打一場城中村改造攻堅戰,補齊短板。該區決策層態度鮮明:首先對旅游城鎮進行提質升級,消除城中村傷痕,打造城中村特色風貌。
2013年,武陵源區提出“提質武陵源,再創新輝煌”的戰略,城中村改造項目正式啟動。全區按照“整體規劃、統一設計、自主改造”的思路,由政府統一設計并進行公共設施投入,居民出錢改造房屋,用3年時間完成改造任務。
為了達到風格協調、特色彰顯,武陵源城中村項目設計方案在全國進行招投標,最終形成“小青瓦、坡屋面、外挑檐、轉角樓、淺灰墻”的設計風格,居民對房屋進行整體改造和高品位設計,可經營旅游餐飲、客棧、購物店或酒店。
激活市場 破解資金難題
城中村改造最大的難題是資金。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武陵源區激活市場活力,通過居民自籌資金、外資注入、銀行貸款等多種渠道,有效破解了資金問題,為城中村改造項目的推進提供了保障。
由于城中村改造項目地處黃金地段,改造后的房屋可經營酒店餐飲、旅游客棧、旅游購物等,能夠孕育巨大的商業價值,因此受到改造戶和外地投資商的青睞。
吳遠馳,武陵源城中村改造第一人,他投入100余萬元進行舊房翻修,剛改造完就有商家找上門,“門面租金漲了3倍,年租金達80多萬元,一年多就收回成本?!?/p>
吳遠馳的成功讓其他人看到了“錢途”。一時間,除改造戶積極響應,酒店從業者、廣告業主、企業老板……多個領域的民間投資者紛紛把資金投入城中村改造項目,掀起了一股特色旅游客棧、高品位美食店、民俗體驗館等旅游新業態的投資熱潮,開創了“居民自主投入改造、開發商直接參與改造、租賃戶預付租金改造”三大模式。
武陵源城中村改造項目指揮部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改造完工的148戶中,除居民籌錢改造外,商戶預付租金建房的占四成,由開發商投資千萬元改造的有10家。
讓利于民 提高群眾積極性
讓城市更美麗,讓百姓得實惠,是武陵源區城中村改造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造項目總用地面積1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0.3萬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6.2萬平方米,涵蓋各類房屋近300戶,涉及居民戶272戶、1042人。
面對這一涉及深層利益調整的城區變革,武陵源區通過改造公共設施、出臺惠民措施、加強服務意識等措施,激活群眾熱情,引領居民將“要我改”變為“我要改”。
一方面,區政府投入6000萬元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天子路改擴建、濱河游道、小廣場建設以及城市美化綠化亮化和街巷提質改造,實現了“路面平、排水暢、路燈亮、設施齊、環境好”的目標,為居民提供較好硬件設施。
另一方面,區政府堅持以民為本,出臺房屋改造實施方案,明確規定,居民房原有不足3層的可建3層,超過3層的可按層數建房,這一措施提高了群眾改造積極性;同時,在設計理念上,從規劃方案、戶型設計等方面尊重群眾意愿,提出打造“百年不衰的富民產業區”目標。
“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第一導向,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把確保群眾共享城市發展成果作為第一追求?!蔽淞暝闯侵写甯脑祉椖恐笓]部成員、區委辦副主任黎昌森認為,城中村改造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改善人居環境、拓展發展空間的過程。
為民服務 實現和諧改造
武陵源區的城中村改造實踐,正在書寫一份城市發展的民生答卷。改造過程中,武陵源區黨員干部堅持為民服務理念,努力在群眾心中樹立政府敢于擔當、勇于作為的形象。
為做通百姓的思想工作,區委書記朱用文、區長褚新年一家一戶上門和群眾算升值賬、收入賬、環境賬。區政府組織工商銀行等6家銀行行長召開協調會,幫助改造困難戶解決資金問題。
此外,該區街道、社區還組織改造戶代表到省內外古鎮古街參觀考察,使居民親身感受到改造帶來的收益和實惠。為確保群眾利益最大化,區、街道、社區干部三級聯動,通力協作,實現了“環境由差變好,房子由舊變新,住處由小變大,居民由窮變富”的目標。
“城中村改造,改出了城市新環境,改出了發展新活力,改出了干群新關系?!敝煊梦奶寡?,武陵源區將矢志探索,以城中村再生為節點,續寫更新更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