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用戶如果沒有迫切性,不是非你不可,你在做的事情就是錦上添花,而客戶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要解決買不到的東西、處理不了的事情?!?/p>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份O2O死亡名單,透視出O2O創業風光背后“尸橫遍野”的慘狀。名單列出了涉及16個領域的已經倒閉的O2O項目,其中外賣、洗車、教育、旅游等領域首當其沖。資本寒冬,創業艱難,這似乎成為業界的一致觀點。
社區O2O是O2O大潮里的一朵浪花,它是否能夠平穩過冬,過冬之后又是否能夠迎來春天?對此,《民生周刊》記者采訪了互聯網專家洪波。
民生周刊:您對社區O2O怎么看?社區O2O的模式有哪些?
洪波:舉例來說,京東旗下的京東到家就是一個社區O2O。你日常需要到超市購買的東西,如果在京東到家上購買,京東到家會承諾兩個小時內送貨到家。這些送貨的超市,就是你身邊的小超市。有一部分屬于京東自己,有一部分是加盟的。樂天瑪特就屬于京東的加盟店,它通過京東到家平臺得到了更多用戶。
第一種模式其實是跑腿服務,賺的是跑腿費,因為去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路途遠,結賬還排隊。舉個例子,京東到家說:我來給你跑腿。于是,他們就和家樂福談:你來和我合作,我讓你的服務延伸到社區里。那些大型超市很高興,愿意給一個更好的折扣。所以,大型超市樂意跟這些跑腿的公司合作。用戶在網上下單,我把訂單交給你,湊齊貨品,我再給用戶送去,最后你給我一個跑腿費。對于大型超市,客戶在流失,以這種方式拉顧客,他們當然非常樂意。
第二種是整合社區里已有的便利店,這個模式也早就出現了。社區便利店大部分很小,以夫妻店居多。這些店經營模式比較隨意,更愿意自己掌握主動。如果統一供貨,就剝奪了他們的自主權,他們一般不會接受,所以很難整合。他們沒有通過互聯網獲取訂單的意愿,對于他們來說,他們服務的對象就是小區里的用戶。
民生周刊:有哪些成功的社區O2O案例?他們為什么會成功?
洪波:711就是個成功的例子,它成功培養了用戶的生活習慣。在臺北,每個區域都有上千家711,你朝任何一個方向走100米,肯定有一家711。每個人都習慣去身邊的711處理自己的事情,比如手機充值、公交卡充值、水電費繳納等。711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服務身邊的居民,你進入任何一家便利店都是在尋找想要的貨品,而你還沒進入711就已經知道里面有什么。
我們的社區便利店呈現小散亂的狀態,服務積累不夠。很多規模不大的小區甚至有10多家便利店。只能做得更小,而不是合并做成一個中心超市,這必然削弱用戶的消費。對于用戶來講,一次消費不成功就不會有第二次,最終社區便利店只能越做越小、越來越少。
民生周刊:社區O2O如何才能盈利?
洪波:如果O2O項目不直接和用戶發生關系,你不知道怎么服務終端用戶,用間接的方式改變業態就異常艱難。O2O行業已經有巨頭,大眾美團合并后就是巨頭,外賣能涵蓋的東西很多。道理很簡單,能送餐廳外賣,就能送超市貨品,能給你送餐,就能給你送醋。
一個平臺,有一個服務接口面向用戶,用戶在我的平臺上跟我打交道,通過這個平臺我把合適的訂單派給商家。這樣的平臺直接面向C端,缺點就是太燒錢。你需要引導用戶,用戶一旦形成習慣就不會流失。雖然靠補貼發展不是常態,但如果不燒錢就會被踢出,競爭對手就會不戰而勝。
用戶需要的是可以解決問題的產品。比如,我要買牛肉,下樓就可以買到,你說你的牛肉更好,但對我不是不可或缺。沒有不可替代性,價值就遠沒有你想象得大,所以很多O2O項目燒錢都是白燒。用戶如果沒有迫切性,不是非你不可,你在做的事情就是錦上添花,而客戶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要解決買不到的東西、處理不了的事情。
京東到家就做得很成功。柴米油鹽醬醋之類的生活必需品都是高頻消費,消費者經常跟你接觸,就可以強化品牌影響力,賺不賺錢不重要,還可以吸納第三方平臺替我跑腿。京東最終的目的是強化品牌,看上去在做社區電商,實際上是要讓京東品牌進入人們的生活。
民生周刊:O2O是不是意味著要大量燒錢?O2O的創業公司是否應該不斷嘗試新業務?
洪波:O2O涉及大量實體和用戶推廣,需要大量資金。成功的O2O項目不僅看能否拿到錢,還要看如何更省錢。比如,過去全國做團購業務的有4000多家,進入門檻極低,當年團購網站燒錢燒得很厲害,滿座網、拉手網鋪天蓋地做廣告,反倒是當時一個廣告都沒做的美團活到了最后,歸根結底還要看誰更省錢。
如果一個公司不停地探索新項目,證明它沒有任何一個項目做得出色,才會去找新的發展方向。創業公司精力有限,資源有限,這些精力和資源能支撐做好一件事已經很不容易。
民生周刊:您怎么理解“互聯網+”和“+互聯網”?
洪波:咬文嚼字沒有意義,關鍵在于怎么去結合互聯網。所有行業最終都要結合互聯網,這才是核心問題?;ヂ摼W思維其實是一種提醒,對于傳統行業,這種提醒很有價值,互聯網思維就是要讓傳統行業的人換換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