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
俄羅斯與法國圍繞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持續一年多的糾葛總算是有了結果。只不過,這個結果恐怕當初誰也沒有想到。
法國總統府9月23日發布公報稱,經法國總統奧朗德親自確認,埃及已經訂購了法國建造的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法國國防部的消息源稱,這一合同的金額是9.5億歐元,價格下降的原因是與埃及簽署的合同中不包括當初與俄羅斯簽署協定中的技術轉讓部分。埃及稱,這兩艘艦將用于應對日益嚴峻的地中海沿岸安全形勢。
這一消息在確認之前已有持續數月的時間,但當時各方都認為這筆交易不太像真的。在媒體口中,這兩艘兩棲攻擊艦的潛在買家包括印度、加拿大、沙特甚至中國,比起它們,埃及海軍可算是最不靠譜的。原因無他,按照一般軍事觀察家的觀點,埃及海軍實在是太弱了。
在過去幾十年中,埃及軍隊的主要任務都是在國土東面向以色列發動大規模地面攻擊或者阻止以色列精銳機械化部隊的入侵,因此主要力量都集中陸軍和空軍的建設上,海軍的建設則相對松懈。埃及海軍現役總員額18000人,主要作戰力量包括11艘護衛艦和4艘常規潛艇,此外還有幾十艘近岸防御的導彈艇和巡邏艦艇。其中大部分艦艇都是上世紀70、80年代建造的老艦和二手船,加上埃及對老舊艦艇的保養水準不高,這些艦艇中有不少已經失去作戰能力。加上埃及海軍需要面對地中海和紅海兩處水域,雖然有蘇伊士運河相連通,其實力也被分散不少。好在地中海南岸國家向來不熱衷發展海軍,從以色列到利比亞的海軍都以少量近海艦艇為主,因此埃及的海軍也從未有過力量不足之虞。如今要一下子接收和使用總噸位超過本國主戰艦艇總和的兩艘兩棲攻擊艦,顯然不是易事。
近幾年來,埃及海軍在美國軍援和沙特的資金支持下確實開始了快速的更新計劃。2011年,埃及海軍向德國訂購了兩艘209型常規潛艇;2014年,向法國訂購了4艘追風級護衛艦,并在2015年再增加2艘;2015年6月,埃及接收了法國為其建造的FREMM級護衛艦,并在今年3月向法國發出了第二艘同型護衛艦的訂單……以這樣的規模和速度看,添置兩艘“西北風”級對于埃及海軍而言倒是合情合理。
不過發展海軍需要相應的目的與對手,對于需要面對地中海和紅海兩個方向的埃及海軍而言,這幾年確實也出現了兩個重要的任務。
其一是地中海上快速崛起的阿爾及利亞海軍。這支海軍在5年前還只擁有2艘潛艇和9艘小噸位輕型護衛艦和巡邏艦,但在最近5年來卻取得了驚人的發展。隨著新的海軍發展計劃,阿爾及利亞海軍在近幾年內采購了大量的現代化艦艇,包括一艘9000噸級輕型船塢登陸艦,這艘船塢登陸艦采用全通飛行甲板,極大增強了阿爾及利亞海軍的戰斗力,尤其是兩棲兵力投送能力。一旦這支海上力量在2016年前后全部服役,將極大改變地中海南岸的海上力量對比。
另一個重要的熱點地區則在也門。繼沙特和阿聯酋兩國的地面部隊從沙特邊境進入也門與胡塞武裝展開作戰以后,包括埃及、也門等國的部隊也已經開始準備進入也門。比起漫長的路上交通過程,從埃及直接向也門南部發起兩棲登陸進行兵力投送無疑是更好的選擇。不過在獲得“西北風”以前,埃及海軍的兩棲作戰能力弱得可憐,12艘排水量不足1000噸的小型登陸艦加上5艘更小的登陸艇,不僅沒有長途航行跨海實施登陸的能力,其運載量也無法滿足大規模部隊的運輸需求。
不難發現,無論是在南地中海與阿爾及利亞海軍抗衡,還是為赴也門地區作戰提供兩棲輸送平臺,快速增強兩棲作戰能力對于眼下的埃及軍隊至關重要,而由于大型兩棲艦艇噸位大、建造周期較長,加上埃及本國造船能力特別是軍用造船能力極其有限,從國際市場購買大型兩棲艦艇無疑是最合適的選擇。從這一點看,這兩艘“西北風”賣給埃及,不僅解了法國造船部門的燃眉之急,也算是對埃及海軍的“雪中送炭”。(作者系《觀察者》網軍事頻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