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 楊麗萍

保護生態環境早已成為社會共識,而觸碰環境保護底線的事件卻時有發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住生態環境底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無疑是政府和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10月10日,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城鄉統籌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守住生態環境底線是政府和企業共同的社會責任”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局法規司、國土資源部、最高法院執行局、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志社等單位的專家和學者出席會議。
保護生態環境早已成為社會共識,而觸碰環境保護底線的事件卻時有發生。圍繞兩起公益林被交易的案例,各方就其背后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就政府、企業如何盡到社會責任建言獻策。
公益林頻頻被交易
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禁止在生態公益林等特殊保護區域開山采石。然而,公益林被破壞的事件時有發生。
2013年12月13日,在明知三門縣沿赤鄉沿江村白象山礦區存在國家級生態公益林的情況下,浙江省三門縣國土資源局委托浙江省礦業權交易中心發布《三門縣沿赤鄉沿江村白象山建筑用石料(凝灰巖)礦采礦權網上掛牌出讓公告》,并通過該交易中心組織實施涉案采礦權網上掛牌出讓。
2014年1月9日,新曙光公司足額繳納競買保證金3600萬元,后又以8.02億元報價競得涉案采礦權,并與三門縣國土資源局、浙江省礦業權交易中心簽訂《采礦權網上掛牌出讓成交確認書》。
簽完成交確認書后,新曙光公司收到了《三門縣沿赤鄉沿江村白象山建筑用石料(凝灰巖)礦采礦權網上掛牌出讓相關情況告知書》,此時他們才得知,涉案采礦權礦區范圍內全部為國家級生態公益林,總面積達1100畝(70多公頃)。
發現國家級生態林不能商業性采石后,新曙光公司要求退出項目,撤銷成交確認書,并退還3600萬元保證金。對此,三門縣國土資源局不予理會,還以新曙光公司未簽訂出讓合同為由取消其競得資格,并拒絕退還3600萬元保證金。
該案是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城鄉統籌發展研究中心為課題選取的案例之一。公益林被交易并非個案,課題組還選取“李茂家與綏寧縣關峽苗族鄉關峽村委會招標投標買賣合同糾紛一案”。
2009年11月,為償還世界銀行造林貸款,湖南邵陽綏寧縣關峽苗族鄉關峽村委會召開了村支兩委、組長及全體黨員研究討論會,計劃將本村大沖里等山場公開招標拍賣。
同年11月8日,李茂家參加了投標會議。他先交了3萬元投標押金,后以21.4萬元中標。中標后李茂家一直沒有與關峽村委會簽訂山林買賣合同。
由于招標山場中有公益林,違反了湖南省森林資源流轉辦法的規定,李茂家不愿與關峽村委會簽訂山林買賣合同,并要求退還押金。雙方協商未果,關峽村委會以李茂家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的有關規定為由,不肯退回其押金。無奈之下,李茂家選擇訴至法院。
守住環保底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要求,為環保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要求、任務及相關措施。
當下,正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協調發展的大好機遇。“準確理解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講話,樹立正確發展思路,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定力。從而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青山綠水帶來金山銀山。”《民生周刊》雜志社副總編輯張巨龍談道。
“守住生態環境底線,不僅是政府、企業的責任,媒體在監督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也肩負著社會責任。”張巨龍說,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傳播手段和形式都發生了改變,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勢必發揮更大作用。
“守住環境保護的底線,首先要知道底線在哪里。”來自國家林業局政策法規司的巴連柱說,只有找到底線,才能完善相應的法規。國家已經劃定一些具體的生態環境保護底線:例如,8億畝是濕地保護底線,森林覆蓋率26%是底線,18億畝是耕地保護的底線。
環境本身也會自然退化,保護的同時還要注重建設。巴連柱建議,可以通過劃定保護區的方式來進行生態環境保護。通過設立保護區的方式加強生態保護,要分清哪些屬于開發區域,哪些屬于限制區域,哪些需要財政投入進行生態補償。
“生態環境關系到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子孫后代,關系到全民族的身體健康。”司法部法律出版社黨委副書記王建中談道,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并不樂觀,水、空氣、食品等資源被浪費和污染的情況時有發生。“要在全社會提倡適度消費,遏制鋪張浪費。環保教育要深入人心,提升環保意識要從娃娃抓起。”他建議。
政企社會責任
3月27日,由中國企業評價協會聯合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編制的“2015中國企業社會責任500強”榜單發布。
談及企業社會責任榜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主任林家彬談到一些新變化,本土大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有大幅改善。和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表現突出,而非國有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參差不齊,整體表現不佳。
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企業仍有不足。“500強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誠信、守法和職工權益保護方面,不過,管理、環境能源保護方面還不夠。”林家彬說。
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法律總顧問張福看來,堅守環境保護底線,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部分。他曾在國務院法制辦工作過23年,關于企業社會責任,他認為,企業投資首先要考慮環保法律法規,守住生態環境底線是企業發展的前提。“如果連最基本的環保底線都守不住,企業發展也只能是建立在流沙之上,談何長遠發展?”
對政府而言,守住生態環境底線,首先應做到依法執政。課題組認為,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最重要的環節,是切實解決我國經濟、社會、法治與自然協調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全面推進政府自身改革和各項建設,努力構建行為規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政府,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關鍵舉措。
“建設法治中國是社會的共識,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談及法治的意義,張巨龍說,法治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執政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手段。法治對于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都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