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水濱 陳修德 孫春文

依托協會在非公企業中開展法治宣傳、法律咨詢、風險防控、矛盾化解、權益保護等工作,南通開發區檢察院對非公企業的服務保障實現了三大轉變。
發揮檢察職能,提高服務質量,江蘇省南通市開發區檢察院立足區域特點、發展趨勢和產業結構,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圍繞知需求、抓重點、辦實事三大方面,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不斷加強對區域內非公企業的平等法律保護,為非公企業發展壯大營造健康有序的法治環境。
知需求 服務保障三大轉變
近年來,南通開發區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步伐,著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優勢,目前全區興辦外商投資企業700余家,世界500強公司設立企業80多家,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現代裝備制造、精密機械、醫藥健康、現代紡織等產業集群,成為長三角利用外資集中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上海一小時經濟圈產業發展高地。
據不完全統計,南通開發區有非公企業5000余家,占企業總數的99.5%以上。開發區檢察院把檢察工作置于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謀劃和推進,2012年初,該院新一屆領導班子歷時3個多月,走訪了區內數十家非公企業,了解企業發展現狀,聽取其法治需求。通過調研,該院發現相當一部分非公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缺乏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如一些企業在資金管理、產品銷售等環節缺乏有效監管,內部職務侵占、挪用資金等問題在不少企業時有發生。
為此,開發區檢察院決定延伸檢察職能,于2012年7月發起成立全國首家經民政部門核準的社團組織——南通開發區非公企業預防犯罪協會。兩年多來,該院依托協會在非公企業中開展法治宣傳、法律咨詢、風險防控、矛盾化解、權益保護等工作,使其對非公企業的服務保障實現了三大轉變,即服務理念上,由“要我服務”向“我要服務”轉變;服務手段上,由單一手段向綜合措施轉變;服務流程上,由“事后服務保障”向“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結合的全流程服務保障”轉變。目前,服務保障非公企業發展,已成為開發區檢察院一項機制化、常態化工作,該院被南通市委政法委評為基層法治建設先進典型。
抓重點 提高平等保護有效性
該院牢記法律監督主業,把抓重點作為平等保護非公企業的中心環節,通過加大執法辦案力度,有力維護非公企業合法權益。該院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對非公企業開展法律服務、司法保障的八項措施》,為加強對非公企業的平等法律保護提供了行為指南。
一是嚴格執法辦案紀律,辦理涉及非公企業案件做到“五個不輕易、五個不準”,即不輕易傳喚企業負責人、凍結企業賬戶、查封企業賬冊、扣押企業財產、使用強制措施;不準開警車進企業辦案,不準接受企業的吃請、送禮,不準借服務之機外出參觀、考察,不準占用、借用和使用企業經費和設施裝備,不準借服務之機謀取個人及親友利益等。
二是運用法律手段保護非公企業合法權益,對危害非公企業及其成員人身、財產權利的合同詐騙、敲詐勒索等行為,依法快捕快訴。摒棄“就案辦案”,通過辦案加大贓款贓物追繳力度,先后為日資企業荒川化學、美資企業嘉吉糧油等數十家企業挽回經濟損失。
三是嚴查侵害非公企業的職務犯罪案件。該院查辦的原南通能達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社祥受賄案,是一起典型的工程建設領域的職務犯罪案件,不通過招投標程序而是直接發包、拆分工程規避招投標、土建施工單位借資質串標等情況十分嚴重,擾亂了開發區工程建設市場秩序。
四是發揮法律監督職能,為非公企業發展提供良好法治環境。通過刑事訴訟監督、民事行政監督和刑罰執行監督,糾正司法活動的違法行為和行政亂作為、不作為,如針對工商登記、變更環節的不規范行為,該院督促工商部門開展工商登記變更自查自糾活動。
五是建立和開通非公企業維權綠色通道,開通預防微信平臺,公開投訴電話、接待窗口,統一受理企業申訴。凡企業的申訴,一律納入首辦責任制程序,實行專人負責、專人接待、專人辦理,依法快速辦結,及時回復。
六是幫助非公企業防范法律風險。依托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實施《關于在非公企業開展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的規定》,為非公企業參與公共項目投標、考察應聘人員素質、核驗對方單位資信提供三項查詢服務。開展“一案一剖析一建議一回訪”活動,幫助和引導非公企業建立健全風險源點排查防控、內部監督管理機制,堵塞管理漏洞。
七是建立非公企業聯系點制度,在非公企業聯系點設置法制宣傳欄、信箱,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建立檢察長接待日制度,及時解答企業發展中遇到的相關法律問題,對不屬于檢察機關管轄的事項,及時轉交有關部門處理解決。
八是主動為非公企業開展法治教育培訓,運用典型案例,開展以案釋法,增強企業學法、守法自覺性,提高自我保護和風險防范意識,增強企業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問題的能力。1月,該院建立了全國首家非公企業法治教育基地,以“預防也出生產力”為主題,設職務犯罪預防、企業犯罪預防、預防工作成果、廉政文化作品4個篇章。
辦實事 增強服務保障社會力量
為非公企業“辦實事、解難事”,是開發區檢察院服務保障非公企業的著力點。該院依托非公企業預防犯罪協會,先后組建了法制宣講團、專家咨詢團、專業志愿者團隊,不斷增強服務保障非公企業的社會力量,確保非公企業的問題有人管、事情有人辦。近年來,涉及非公企業的犯罪案件占比由3年前的40%以上,下降為15%,依法經營、依法辦事已逐步成為非公企業及其員工的自覺行為。
該院發動檢察業務骨干、青年檢察干警成立法制宣講團,聯合南通大學法制宣講團、南通大學管理學院法制文明進民企宣傳實踐小分隊,定期深入會員企業宣傳依法治企有關政策及法律法規,不斷提升非公企業“防單位犯罪、防員工犯罪、防不法侵害”的能力。該院還從政府職能部門、政法機關中聘請專家,長期免費為會員企業提供咨詢和服務。此外,該院借鑒香港廉政公署專職人員與社會義工協同工作模式,聘任各領域專業人士為協會志愿者團隊成員,服務內容包括矛盾糾紛調處、調研報告提交等。
2012年以來,協會開展各類法制宣傳活動180余場(次),發放宣傳掛圖6000多份,受教育人數達4萬余人,促進了法治文化、廉潔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針對非公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協會及時幫助解決糾紛、化解內部矛盾、維護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