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軍
“見干見濕”的澆水方法
我們都知道,種花第一件事兒就是澆水,學會澆水,種花基本就成功了大半。但是,怎樣澆水卻是個技術活,太勤快和太懶惰都可能給植物帶來困擾。
很多人天天都會澆灌案頭的那盆小花,結果呢,可憐的仙人球慢慢皺縮干枯;還有同學為省事兒把秋海棠的花盆泡在淺淺的水盆里,結果弄得葉片脫落,花怒人怨。于是,這些好心的同學們還一臉畏懼,不是說植物都喜歡水,為啥它們就不領情呢?
殊不知,這些做法就是要把植物往死里淹啊。沒錯,花花草草喜歡水,但是它們也喜歡空氣。別忘了,土壤中的那些根系也是需要呼吸的。在水分過多的情況下,勢必會影響到土壤中的空氣分布。不能進行正常呼吸的根系,會在根系中積累乳酸、乙醇等有害物質,長此以往輕則代謝紊亂,重則發生腐爛。番木瓜的根系在水浸24小時后,就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傷。
另外,有些植物(比如各種蘭科植物、杜鵑花等)的根系中還住著重要的真菌盟友,它們就是為植物提供礦物質和水分的“后勤官”。當然了,這些真菌更不會游泳,一旦它們被淹死,那花草也只有等死的份兒。所以,對大多數植物來說,天天澆水并不是個好習慣,特別是仙人掌類、龍舌蘭類、多漿類植物更是如此,見干見濕對它們還是有效的。
很多人恍然大悟,一定要等到花盆的土干透才好。沒過多久,又有人問,我們家的薄荷為啥就活不了呢?
那是因為像薄荷這樣的植物需要充足的水分供應,等土干了再去澆水,就等著收獲一盆薄荷標本吧。各種蕨類植物、鳳仙花類植物都喜歡水分充足的環境。
當然了,保持土壤的濕潤不是讓大家在花盆里面和稀泥,如果是水和土混成了淤泥狀,這恐怕只有蓮藕之類的水生植物才喜歡了。總的來說,即便是喜歡陰濕的植物,花盆土壤也要保持疏松透氣,水分能夠排出,空氣能夠進入,所以腐殖質含量高的土受植物親睞,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茶渣進花盆
不管怎么說,什么時候澆水,怎么澆水都要看花草的種類和情況。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茶水別倒進花盆。
順手把涼茶水倒進花盆,明明是種懶惰行為,可是網上居然開始流傳“茶水澆花好”的論調,這恐怕是懶人們的陰謀,花兒們才不需要茶水來提神呢,茶水反而會給它們帶來很多困擾。
茶水會改變土壤的酸堿度。通常來說,茶水的pH值在5-7左右,長期在花盆里面倒茶水,勢必會將土壤變成偏酸性的。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喜歡酸性環境,像山茶、杜鵑、米蘭這樣的喜歡酸性土壤的植物尚能接受,而那些喜歡堿性土壤的黃刺玫、木槿、金銀木就完全受不了啦。
當然了,茶水信徒們不會就此屈服,他們會強調茶葉中富含多種營養物質,比如18%-31%的粗蛋白,22%的粗纖維,1%-2%的茶多酚,看起來進入花盆是個挺好的廢物利用的手段,甚至讓人有種變廢為寶的快感。不過事情沒你想的那么簡單,植物不是動物,根系無法吸收糖類、蛋白質這樣的有機物,氮磷鉀之類的無機礦物才是它們的糧食。茶渣不僅不會為花草提供營養,這些有機物還能惹麻煩,很多真菌和蟲子都盯著它們呢,于是花盆成了個小型菌物培養場,植物根系受傷也在所難免。
蛋奶營養灌不停
說到肥料,有人習慣把廚房扔掉的雞蛋殼都放在花盆里面。現在又有了升級版本,有人把過期的牛奶直接倒進了花盆,據說好吃的牛奶草莓也是這樣來的。
事情真的這么簡單?其實,植物吃下去的是各種礦物質,再豐富的蛋白質也無法進入它們的根系。不過,不管是剩余的蛋白,還是牛奶中都含有蛋白質,蛋白質中有豐富的氮元素,只要通過發酵降解,就可以成為植物所需要的。但是,牛奶中的氮元素含量只有0.5%左右,遠遠低于一般的液體氮肥(氨水12.4%)。更不用說低于尿素的46%的含氮量,況且對植物來說,牛奶中的氮和尿液中的氮是沒有差別的。
另外,牛奶同樣會讓土壤發生變化。突然加入的牛奶會提高土壤溶液的濃度,影響根系的正常吸收。另外,土壤的狀態會受到牛奶的影響,發生板結影響根系的吸收。與此同時,牛奶中大量的脂肪也會附著在植物根系表面,影響植物的正常呼吸。
所以,牛奶草莓,不過是個噱頭罷了。要想給植物補充營養物質,還是專用化肥更實在。如果特別喜歡有機肥料的話,那把垃圾桶的爛菜葉子和動物內臟收集起來進行發酵,然后施用到花盆中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越暖和越好
保暖是很多人喜歡干的一件事。殊不知,很多植物本身并不喜歡濕熱環境,特別是大多數杜鵑花和龍膽之類的高山花卉。雖然杜鵑花的花朵、樹形都非常適合園林造景,但是人們卻很少在平原地區見到它們,就是因為這些地方氣溫過高。當氣溫高于30℃的時候,大多數杜鵑花葉片中的“過氧化氫”就會大量積累,這些物質會破壞細胞膜,引發植物死亡。如果你在植物園留意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很多植物園有一類特殊的溫室,低溫溫室,那就是為這些花卉準備的。
不光是高山花卉喜好低溫,很多普通花卉也對低溫有需求。比如,郁金香種球需要經過低溫過程(5℃下,2-3周)才能正常開花。大白菜要在3-11℃的條件下,經過44天花芽才開始分化,80天后才會抽薹。實際上,這種叫做春化作用的低溫過程是對植物的一種保護,如果沒有經過低溫,植物就開始發育很可能受到嚴寒的侵襲。
中午澆花就會死?
中午澆花花會死,網絡上對此經驗的解釋有二:一是中午澆花會讓土壤的溫度迅速下降,影響根系活動并致死;二是噴灑在葉片上水珠有透鏡的效果,會灼傷葉片從而引起植物死亡。但是,稍微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兩個理由都有漏洞。
首先,土壤溫度的降低確實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如果溫度太低,生理活動就會暫停,當溫度更低時甚至會產生細胞膜損傷,導致冷害發生。不過我們是澆水,不是給植物喂冰塊,要想在這種溫度下把植物凍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關于透鏡的事情,看似有幾分道理,但是要知道葉片通常有很好的排水功能,用不了多久葉片就干燥了。否則的話,不用等著被水珠透鏡烤焦,霉菌就能攻陷葉片了。況且,我們澆花的時候也不一定是通過葉片來噴灌,很多時候是直接在根部澆水,那就更不用擔心所謂的透鏡危險了。
夏天的暴雨經常出現,甚至會伴隨有大量的冰雹,但是從來沒有見過因為暴雨(冰雹)之后的低溫,出現大批植物死亡的現象。這恰恰說明了絕大多數植物對暫時的低溫是可以耐受的。再想一下,如果可以用水澆死植物的話,那我們完全可以在大中午去雜草上灑水,那豈不是省了人力又不用除草劑,兩全其美。可是這種好事情是不會出現的。更不用說碰到植物已經脫水嚴重的情況,如果還要等到太陽落山再去澆水,那一切都晚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