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又見“炒冷飯”
在CPU領域英特爾和AMD都保持著一年一更新的節奏,作為與筆記本搭檔的獨立顯卡,自然也要遵循這種市場節奏,以實現“新+新向榮”的目標。遺憾的是,也許是競爭還不夠慘烈的緣故,“舊瓶裝新酒”已然成為了顯卡領域的常態,每次NVIDIA和AMD推出新一代獨立顯卡的名單中總會出現幾款“馬甲”的身影。悲劇的是,在AMD今年主打的M300系列移動顯卡成員幾乎全被“馬甲”替換(圖1)。

聯想小新V4000 Bigger板載的R M375獨顯芯片
AMD Radeon R9 M300系列
作為AMD主打中高端的移動顯卡,Radeon R9 M300家族是游戲玩家的希望(表1)。可惜,除了R9 M380以上級別顯卡選擇了Tonga核心以外(與R9 M200系列頂級型號相同)(圖2),像R9 M375等型號依舊為Cape Verde核心(第一代GCN架構,于2012年發布)(圖3)。沒錯,我們可以將R9 M375理解為R9 M275,R9 M395X理解為R9 M295X,并以此類推。
AMD Radeon R7 M300系列
AMD Radeon R7 M300的情況與R9 M300相同(表2),該系列顯卡均沿用了Oland核心,將M后面的“3”換成“2”,你就能找到它們對應的老型號。
AMD Radeon R5 M300系列
Radeon R5 M300是AMD的入門級獨顯(表3),它們同樣采用了Oland核心,而且可以與AMD自家的APU平臺組成“交叉火力”,獲得媲美R7 M300級別中端獨顯的性能。

AMD移動顯卡的性能尷尬
AMD移動顯卡有過輝煌的歷史,在HD4870 Mobility和HD6970M時代,它們分別可以面對NVIDIA方面的GTX285M和GTX485M而不落下風。然而,隨著NVIDIA移動顯卡步入開普勒和麥克斯韋架構時代之后,AMD同期的移動顯卡卻出現了性能上的頹勢。比如AMD去年頂級的R9-M295X獨顯,其性能尚不及NVIDIA的“次旗艦”GTX970M,因此我們就更不能指望與R9-M295X同芯的R9 M395X可以挑戰GTX980M的霸主地位了。那么,AMD全新中端移動顯卡是否具備挑戰同檔次NVIDIA競品的資質呢?
答案依舊殘酷,AMD面向中高端的R9 M375以及面向中端的R7 M360都輸給了NVIDIA相似定位的GTX950M和940M,而且性能差距還不小(表4)。需要注意的是,如今配備940M獨顯的筆記本大都已經降到了4000元價位,而5000元我們甚至可以買到武裝NVIDIA GTX960M獨顯的游戲本,如此一來AMD獨顯的定位就有些尷尬了,性能不及同檔次的對手,憑什么把價格賣上去?

理性看待AMD M300獨顯新品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不難發現AMD頂級的移動顯卡使用僅供貨給蘋果或戴爾Alienware,而其他品牌卻鮮有涉獵(圖4)。原因很簡單,蘋果和Alienware品牌有著足夠的溢價空間,哪怕AMD頂級獨顯的性能相對要差一些,依舊可以從其他方面俘獲玩家的芳心。因此,我們熟悉的聯想、華碩、宏碁、戴爾等品牌最多只會選擇AMD R9 M370/M270級別的移動顯卡,目的就是將整體成本控制到玩家可以接受的范圍里。

我們不妨看看目前市面上已武裝AMD M300系列顯卡的新品,最便宜的惠普256 G3(i3-4010U+R5 M330)售價約3199元,這個價格還可以接受。但是,那些武裝AMD M300系列中端獨顯新品的性價比就值得商榷了。以聯想小新V4000 Bigger(i7-5500U+R9 M375)為例,其售價約5199元,不少玩家都是沖著R9 M375這款“AMD最新高端獨顯”賣點去的。然而,聯想旗下的拯救者(i5-4210H+GTX960M)僅售5299元,但它的性能卻足以秒殺小新V4000 Bigger。這就是AMD新一代獨顯正面臨的尷尬:在相同的價位,我們總能找到性能更強悍的NVIDIA獨顯產品,除非這個AMD獨顯本有著在設計或功能上的優勢賣點,否則其性能價格比很容易就會被NVIDIA獨顯競品比下去。

武裝R9 M370X的新MacBook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