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卓
中國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未有顯著影響港股走勢,市場更著重于政策及消息的影響。尤其于上周五中港股市收盤后, 中國證監會公布關于規范兩融的言論, 于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及恒指夜期紛紛急跌。然而,官方的言論及政策持續利好中港股市本周的走勢: 中證監表示規范兩融并非打壓股市,市場不宜過分解讀,加上人民銀行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 幅度為近六年半之最, 本周四恒指一度突破28000點最高升至28213點。
指數權證市場卻出現唱反調的情況, 周一至周三合共有1億4000萬港元凈流出恒指好倉(包括認購證及牛證), 同時約有8000萬港元流入恒指淡倉過市(包括認沽證及熊證)。國企指數(即由H股組成的指數)好倉亦錄得3400萬港元凈流出。權證資金部署相對較為短暫, 不少投資者傾向以技術分析以助決定。如果由2011年10月低位16170起延伸一道平衡上升, 28000點附近正正是目前通道頂部。此或為資金于現水平部署認沽證及熊證的原因之一。
個股權證市場則有另一景況, 流入港交所(388.HK)及券商股認購證的資金持續, 港交所、海通證券(6837.HK)及中信證券(6030.HK) 認購證分別于周一至周三獲1億9000萬、2500萬、2200萬港元持倉過市。此類股票正是最直接受惠股市成交保持于高水平的行業, 自從資金南下的「港股通」單日額度首次用完后, 港股的日均交投為2222億港元, 當中最低的一日成交金額亦跟2007年高峰時相差無幾。<\\Hp1020\圖片\13年固定彩圖\結束符.jpg>
(作者系摩根大通香港認股證牛熊證銷售及市場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