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侃
本周證監會一反常例,在滬指周一大漲133點的情況下,于周二午間在網站發布關于新投資者激增、全民炒股風險的問答。這種風險提示,再聯系到近期一系列調控措施,如上證50和中證500期指上市、擴大融券規模、宣布新股IPO每月增加到兩批等,證監會顯然是想對股市的“瘋漲”進行調控。
對此,股市的反應是大幅震蕩,本周主板市場先大幅上漲后大幅下挫和震蕩,創業板先大幅震蕩下挫后大幅上漲。如何看待管理層對當前股市的調控?只看一、兩周不夠,把時間放長一些來看,再對照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來看,可能會看得更清楚一些。
中國的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從中央到地方,一直到開發商和老百姓,沒有不重視的。中國的房地產熱了不止10年,而政府的調控也有10年之長。從2005年至今,幾乎每年都有“國六條”、“國九條”一類的國務院文件發布,或者有有關部門的文件出臺。房地產業能夠快速發展,靠政策扶持,主要是加大杠桿的作用,購房貸款首付比例低,貸款利率優惠,稅收低。
房地產業發展過快、房價過高、投機炒作盛行,也靠政策限制,主要是降杠桿,收緊信貸,二套房首付比例先后提高到40%、50%和60%以上,并暫停發放第三套住房貸款,同時提高貸款利率,稅收也從嚴征收,最后還采取限購的行政措施。總體上看,10年調整,一線城市的房價越調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歷來強調,調控房地產是為了限制房價過快上漲,促使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從來沒有說過要把房價打下來。政府也出過狠招,房價下來一些,房地產市場卻低迷了,政府又受不了了,又采取措施加以扶持,2008年和去年以來就是這樣做的。
回顧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有助于理解對股市的調控。首先,當前管理層對股市的定位有變化。可以說,地位重要。從官媒的表述來看,搞活股市是“振興實體經濟的需要”,是“深化改革的需要”,是“結構調整的需要”,對推進經濟轉型升級至關重要。這就決定了管理層對股市必然會采取呵護和扶持的態度。對這波大牛市行情,管理層多次表態,是合理的、必然的,但同時又提示股市有風險。
今年一季度以來,主板和創業板都大幅上漲,創業板的漲幅已接近翻番。就一些板塊和個股來說,頗有些“瘋牛”的表現。管理層對“瘋漲”的問題是高度重視的。比如,今年初對券商兩融業務的檢查和對違規券商的處罰,規范兩融業務。最近又擴大融券規模。這波牛市有人稱做杠桿上的牛市,規范兩融就是規范杠桿交易,會引起大的震蕩。今年滬指1至3月調整300多點,規范兩融就是其中一個原因。又比如擴大新股的發行量,增加每月上市的批次,也會引起市場的大幅震蕩。
管理層每出臺一項調控措施,隨后都澄清不是打壓股市,不宜過度解讀。正確的解讀應該是,管理層期望這波大牛市行情是一個長牛、慢牛和健康牛的行情,不愿看到這波大牛市行情演變成“瘋牛”行情,希望投資者注意控制風險。股市的風險,老股民有體會。新股民,尤其是80后、90后的新股民,只有理論上的風險認識,還沒有嘗過長期被套、嚴重虧損的滋味。
不管是老股民還是新股民,當前面對的問題是,管理層的調控措施在不斷推出,包括反復提示風險,而大盤經過短期震蕩和調整,又繼續大幅上漲。面對這樣的局勢該怎么做?看來管理層維護長牛的走勢是確定無疑的,只要大盤不連續瘋漲,管理層不出狠招,比如改變融資融券政策,限制融資,鼓勵做空,大量新股發行上市,甚至又要收什么稅等,就可以繼續順勢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