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接觸股市20年。1995年開始給《股市動態分析》投稿,1996年入職深圳新蘭德,1998年轉職大鵬證券,2000年初因生性喜愛自由轉做個人投資者至今。
中國股市的整體牛市持續一年(若以上證指數2013年6月低點計算則接近兩年),隨著指數上升,投資者出現恐高癥,擔心出現新“5.30”事件。所謂“5.30”事件乃指2007年5月30日凌晨,財政部宣布上調印花稅從0.1%調升至0.3%,上證指數自4335點幾日內急挫至3404點,深圳綜合指數自1292點跌至964點,兩者跌幅介乎21-25%。由于財政部宣布時間為凌晨,被戲稱“半夜雞叫”。本周二國證A股指數(399317)大跌3.5%,上證指數更跌4%。市場所擔心的“5.30”是否重臨?有券商研究員認為上證指數將跌至3600-3800點,富蘭克林鄧普頓新興市場集團行政主席Mark Mobius認為中國股市需要回落20%,更有人認為地球頂已經成立。且看看歷史上的牛市中大型調整是如何發生的?
深圳綜合指數1993年2月份368點見頂,1996年牛市中出現重大調整見頂位是12月份的476點,較1993年高點高出29.3%;2001年6月份665點見頂,2007年牛市中出現重大調整見頂位是5月份的1292點,較2001年高點高出94.3%。上證指數2001年6月份2245點見頂,2007年牛市中出現重大調整見頂位是5月份的4335點,較2001年高點高出93.0%。深圳指數1996年底476點出現的下跌跌幅高達43.3%,而2007年5月1292點出現的下跌跌幅為25.4%,同期上證指數跌幅21.5%。換言之,兩次大牛市的經驗是在指數未創出歷史新高之前,不會出現重大調整。
1996年牛市中,7、8月間曾經出現過調整,深圳指數由271點跌至230點,跌幅為15.1%,同期上證指數由894點跌至752點,跌幅為15.9%。2006年牛市中,又是7、8間的調整,深圳指數由451點跌至379點,跌幅為16.0%;同期上證指數由1757點跌至1541點,跌幅為12.3%。2015年的牛市,深圳指數1、2月間的調整由1504點跌至1390點,跌幅僅為7.6%;同期上證指數由3406點跌至3409點,跌幅亦只是10.5%。當前大多數人認為,由于存在融資融券,未來的下跌將比以往更為恐怖,風險極大;但事實是今次牛市第一次調整的幅度僅僅是7-10%,遠小于上兩次牛市的調整幅度。可見,大多數人的看法是錯誤的。
市場規模的急劇擴大以及存在沽空機制,令市場多空力量拉近,不至于一下跌便馬上全線賣出持股;個股此起彼伏,亦是指數運行波幅減少的重要原因。可以預見,在指數創歷史新高之前會有一次調整,規模與今年1、2月間的相若,但幅度可能稍大。至于市場人士如祥林嫂般念念不忘的“5.30”下跌,則可能仍然較為“遙遠”。有券商研究員分析指今年第三季度會有可能加印花稅,并以長片累贅之文加以解剖。若按照1996年牛市行進步調,除非國慶節前上證指數升至7900點(6124點再加29%),否則加稅的可能性為零。
我看好后市尚有兩個原因:
其一,投資騎士Jim Rogers本周在接受CNN訪問時表示,盡管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仍很看好中國股市。他說:“我還是很看好,我們講話這時我還在增持中國股票。環境困難的時候應該買入。現在,出于種種原因,中國政府在設法激勵資本市場,中國人都涌入這個市場,全球其他地區的人、包括我也是如此。”一邊是Rogers看好并在增持中國股票,另一邊是看淡A股走勢的黑壓壓的人群。
此等情形,令人回想起2007年牛市。2007年2月10日我在本刊撰文《Rogers提示股市風險 人人反對》,分析投資者心理。2006年6月Rogers來華出席一個論壇,并接受記者采訪。Rogers表示看好中國A股市場,并在中國進行了股票投資。他認為,盡管中國股市近期出現調整,但它仍是全球較好的投資場所。
2007年1月Rogers再到中國訪問,他指中國股市有風險,并說:“現在中國每天有5萬個新的股票賬戶開戶,……很多人擠在一堆,這不是一個人們采取成熟行動的表現,這實際是市場在泡沫階段人們采取的行動,當市場處在如此歇斯底里的狀態時,人們須非常小心,也許應該保持觀望,我就什么都不買,但也沒有賣。我不是說市場不能繼續上升了,但我不會在此等環境下投資或是買股票,……我對中國的前景非常樂觀和興奮,但我可以告訴你,市場不應該是這樣的。”當記者問及牛市會持續多長時間?Rogers回答:“有兩種情況可以使牛市不再持續,一是你們的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使市場冷卻,或是市場漲到非常非常高的時候,泡沫破裂。”當時的情形與現在相反,中國人群起而攻之,反對Rogers的看法,甚至稱其出口術想低位買貨。結果是2007年1月24日至2月6日上證指數下跌15.1%,但目前國證A股指數自最高點下跌僅6.7%。
其二,通常大市見頂時B股領先于A股,而非A股領先于B股。1996年底暴跌前夕,深圳B股指數于12月10日見頂,深圳A股指數則是12月12日見頂;1997年深圳B股指數4月18日見頂,深圳A股指數則于5月13日見頂;2001年5月28日深圳B股指數見頂,6月1日上證B股指數見頂,6月14日滬深A股指數見頂;2007年“5.30”前夕,深圳B股指數5月15日見頂,A股指數是5月29日見頂;2007年歷史性頂部,深圳成分B股指數8月6日見頂,A股則是到10月份才見頂。這一次,深圳B股指數5月4日見頂,但A股指數則于4月30日便見高點。這是頂部嗎?
回歸重點。4月25日文章中分析上證指數走勢時指出:“指數短期下跌最多是3浪iv調整,然后再進入3浪v上升,其時成交量會有所背馳,而ROC等指標亦會背馳,屆時再考慮3浪v何時結束。”顯然,當前的下跌乃3浪iv調整,料很快便進入3浪v上升。對照歷史上的走勢,你可以理解成1996年6月24日至7月1日深圳成份指數的下跌,又或者是2007年1月24日至2月6日的下跌,調整的幅度大約10%。國泰君安一項調查顯示,79%的受訪者表示下跌15%便是一個好買點。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