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正陽
4月份市場指數再度飆漲,但是轉入5月即遭遇了指數的大幅調整;展望5月份,A股市場正處于牛市亢奮之后的“亢龍有悔”階段,操作上適宜防守反擊。
政策面可期待“其他大招”
經濟數據仍在繼續探底,3月房地產銷售累計同比增速相比2月大幅改善,高頻數據也顯示房地產銷售數據正在改善,但由于房地產投資滯后于房地產銷售2個季度左右,考慮到房地產投資在總需求中的比重以及對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預計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因此,經濟短期內難以出現實質性改善。
2015年一季度經濟增速為7%,增速已經觸及穩增長的底線。因此,由于房地產投資下滑等因素,政策需要繼續向“穩增長”傾斜。具體而言,財政政策將繼續發力,PPP模式成重要看點,央行也可能繼續降息、降準,降息可能性大于降準。而由于政策邊際效用遞減,常規政策逐漸失效的情況下,穩增長需要類似“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的非常規武器,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激活經濟。因此,中國版的QE或僅是傳聞,但投資者仍可以期待“其他大招”。
瘋牛轉慢牛 市場震蕩調整
目前,杠桿資金對市場的影響隨著杠桿交易占總交易額比重提高而提升。從融資凈買入額數據來看,4月最后兩周出現明顯下滑,但仍處于相對高位,市場仍亢奮,但杠桿資金已經開始趨于謹慎。
估值方面來看,實際上,A股的估值分布情況已經表現出一定的泡沫,比如,目前A股高估值股票占比情況已經高于07年“5·30”和6124最高點時的水平。雖然本輪牛市和2007年牛市的驅動因素有所不同,2007年牛市有業績支撐,因此,PE維度的估值相比本輪牛市會相應更低,但PE的分布情況是客觀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市場的泡沫性。
此外,目前指數運行與業績、估值背離較大。目前全部A股市盈率為24.84,全部A股(非金融)為46,創業板市盈率103;市盈率100倍以上的公司占比34%,與2007年的“5·30”前夕類似。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不佳,1季度整體利潤增速僅2%、近乎零增長,非金融類增速為-14%,創業板業績增速也回落至8%;同時,目前還看不到上市公司業績顯著改善的驅動。
“國家牛市”的利弊爭議正開始被廣泛討論、官媒的輿情也正在發生波動,監管層對市場也出現了微調動作。新股發行的擴大,杠桿資金監管的強化尤其是兩融、傘形信托的監管,對于資金市、杠桿牛的A股市場形成了制約。
上述種種跡象表明,目前股市正由前期的瘋牛向慢牛轉變,這種轉變必然伴隨著市場階段性的震蕩調整。我們在之前的策略報告中也提出,指數與業績、估值的過度背離,以及政策面的微調、輿情的變化,強化了市場的調整壓力。目前指數正處于“亢龍有悔”階段,參照牛市調整規律,預計本輪調整幅度可能在10%以上;如果杠桿資金離場發生踩踏,調整幅度可能更大,即在10-20%,這一點尤須注意。
操作上適宜防守反擊
基于“亢龍有悔”階段股市往往會出現快速急跌、且杠桿資金踩踏風險是更大的隱憂。因此,操作上適宜防守反擊,即先防守、后反擊;但在對“國家牛市”利弊大討論塵埃落定之前,整體上傾向于不宜再急進、適宜審慎。
反擊的時機,可在指數回撤超過10%后做試探性回補;另一種時機,可在券商融資余額出現持續回落達2-3周后介入,彼時回補可更積極些。未來防守反擊的重點,其一在前期跌幅巨大的技術性超跌的板塊如一帶一路、國企改革等;其二,可轉向業績驅動板塊,如醫藥、食品、家電、房地產、金融等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