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鵬 李贊庭 束華靜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沈陽軍區65426部隊的前身誕生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主要基礎系由方志敏、粟裕、劉英、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王占春、盧勝等同志領導的堅持在浙南、閩西南、閩南進行武裝斗爭的浙南紅軍挺進師、福建軍區獨立第九團和閩南紅三團3支紅軍部隊。這3支紅軍部隊,參加了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并在紅軍長征前執行抗日先遣隊任務,在另一方向佯動,牽制敵人,策應和掩護中央蘇區紅軍長征。
主力紅軍長征后,這3支紅軍部隊在黨的領導下,依靠人民群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3年游擊戰爭,配合和支援主力紅軍取得了長征的勝利,堅持了浙南、閩西南和閩南地區的革命斗爭。
1936年12月,閩西游擊區政委方方去延安向黨中央請示匯報工作。“七七”事變后,方方回到閩西南,傳達了黨中央對堅持革命斗爭的同志們的問候和贊揚。毛澤東對方方說:“你回去問候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各位同志好,你告訴他們,你們3年的苦斗有很大的功績。”還說:“你們堅持了3年游擊戰爭,保留了這么多干部,保留發展了部隊,保留了蘇區20萬畝土地,保護了蘇區廣大群眾利益,這是很大的勝利。”這是對浙南、閩西南和閩南紅軍游擊隊堅持3年游擊戰爭的最好評價。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后,遵循黨中央的指示,閩南和閩西南的紅軍部隊于1938年2月在福建龍巖白土鎮整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轄第三、第四團。第四團即65426部隊的前身。同年5月,第四團到達安徽省涇縣田坊后,由浙南紅軍挺進師組成的浙閩邊抗日游擊縱隊,編為第四團第三營。
1938年和1939年,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率第二營、第三營挺進江南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參加創建了江(寧)當(涂)溧(水)高(淳)抗日游擊基地和茅山抗日根據地。1939年11月,第四團團長張道庸(陶勇)、政委盧勝奉命率團部和第二營北渡長江,進至江蘇省儀征月塘集地區,與梅嘉生等同志率領的挺進縱隊第三團合編,組成新四軍蘇皖支隊,創建了以月塘集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據地。1940年6月,蘇皖支隊奉命東援蘇中,參加郭村保衛戰,并于1940年7月在江都縣塘頭鎮擴編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下轄第三、第七、第八3個團。第三縱隊的誕生標志著65426部隊的正式成立。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為回擊國民黨發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堅持敵后抗戰,第三縱隊奉命整編為新四軍第一師第三旅,轄第七、第八、第九團和南通獨立團,先后進行了豐利保衛戰、斜橋伏擊戰、海門奔襲戰、石港攻堅戰、謝家渡殲滅戰等戰斗,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為了表彰第七團在豐利、斜橋、謝家渡等戰斗中的突出表現,1942年10月,新四軍授予該旅第七團以“老虎團”榮譽稱號。
1943年4月起,第三旅兼蘇中四分區,在上級領導下,團結廣大群眾,堅持蘇中四分區反清鄉斗爭。第七團在鹽城等地積極打擊日偽,策應四分區的反清鄉斗爭,經過9個月的艱苦奮戰,粉碎了敵人的清鄉。從1944年春起,第七團和特務四團先后進行了王家營攻擊戰、車橋攻堅戰、如中遭遇戰、南坎攻堅戰等戰斗,沉重地打擊了日偽清鄉,鞏固和擴大了蘇中四分區的抗戰陣地,分別受到了新四軍和一師首長的傳令嘉獎。
1945年10月,遵照黨中央的指示,該縱北上至淮安整編為新四軍華中野戰軍第八縱隊,轄第六十四、第六十六、第六十八、第七十、第七十二等5個團。整編后,該縱隊首先攻克了高郵城,而后揮戈北上,參加了隴海路東段殲滅戰,使山東、華中兩大解放區基本上連成一片。
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5月,為準備迎擊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華野第八縱隊奉命于如皋整編為華中野戰軍第一師第三旅,轄第七、第八、第九3個步兵團。
1946年7月,國民黨反動派對解放區發動了猖狂進攻。三旅在一師編成內,參加了蘇中戰役。該旅首戰宣家堡,再戰如東南,襲李堡,攻丁堰,激戰如黃路,連戰連勝,殲滅了敵人的大量有生力量。
1946年10月,三旅奉命南渡淤黃河,攻殲位于茭菱之敵。茭菱戰斗結束后,第九團(今二〇七團)創造了從“評定傷亡”中來提高戰術技術的群眾運動,被新四軍華中野戰軍推廣,延安《解放日報》報道了該團的經驗。
這一運動逐步發展成為全軍普遍開展的“戰評活動”。1947年2月,三旅于山東臨沂大官莊地區整編為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二師,所轄第七、第八、第九團依次改為第三十四、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團。整編后,該師先后參加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克服了重重困難,勝利完成了外線出擊的任務。
1947年7月,人民解放軍轉入全國規模的戰略反攻。該師先后參加了隴海鐵路、平漢鐵路破擊等戰役,同時開展了新式整軍運動和群眾性的軍事練兵,加強了部隊的全面建設。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1日,該師參加了淮海戰役的全過程。1949年2月,部隊奉命于山東嶧縣地區整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三軍第六十九師,各團依次改番號為第二〇五團、第二〇六團、第二〇七團。
1949年4月21日,部隊參加了渡江戰役,突破天生港、王坍港敵軍江防,解放杭州后,參加了上海戰役,爾后在浙江嘉興和寧波地區開展渡海作戰訓練。
新中國成立以后
1952年9月,65426部隊奉命經丹東入朝。同年10月,組建了炮兵三四八團。65426部隊在6個月的防御作戰中,大量殺傷了敵人,提高了戰術、技術水平,取得了與美軍和李承晚偽軍作戰的經驗。朝鮮停戰后,該師繼續堅守“三八線”陣地。1958年底從朝鮮回國。
1978年12月16日至1979年3月20日,為配合對越自衛反擊戰,65426部隊奉中央軍委的命令,緊急備戰,開赴黑河地區,準備抗擊入侵之敵。
1990年3月1日,軍委主席江澤民親臨65426部隊二〇五團和二〇七團視察,并在二〇五團欣然題詞:“老一輩馳騁華東堪稱勁旅,新一代駐守北疆誓做雄師。”
1992年11月1日至11月14日,65426部隊在吉林省洮南地區進行了“921”實兵檢驗性演習,全面檢驗和增強了部隊的快速機動能力、野戰生存能力、協同作戰能力及綜合保障能力。
在新的歷史時期,65426部隊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發揚我軍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積極參加地方建設,勝利地完成了大興安嶺撲火、松花江搶險、亞麻廠救災、蛟河抗洪等較大的搶險救災任務,支援了地方重點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