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國新四軍研究會確定三年集中搶救征集新四軍老戰士史料的第一年,史料搶救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照統一部署,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呈現出力度大、開局好、進展快的良好勢頭,取得了明顯成果。截至11月底,已搶救征集新四軍老戰士史料1294人,獲得一批珍貴的抗戰歷史“活資料”。
加強組織領導。在征求各省市新四軍研究會意見的基礎上,中國新四軍研究會作出《關于成立新四軍老戰士史料搶救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決定》,建立健全了領導和工作機構,明確職責分工。各研究會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集中力量突擊抓,確保了搶救工作全面推進。
全面籌劃部署。2014年4月召開新四軍老戰士史料搶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進一步認清意義,形成共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討論形成了《關于新四軍老戰士史料搶救工作實施意見》,明確了這項工作的指導思想、任務區分、征集內容、實施方法和組織領導。按照《意見》要求和“四個優先”原則,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多次召開會議,對初步掌握采訪對象逐一分析研究,制定了《搶救新四軍老戰士史料工作方案》,確定了三年內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具體措施。
邊摸底邊展開。據統計,各研究會通過多種途徑初步摸底掌握健在新四軍老戰士10595人。安徽省新四軍研究會與省黨史辦、老干部局聯合下發文件部署任務,主要領導親自動員,徹底摸清了全省1715名老戰士的年齡、職務、住址、身體狀況、聯系方式等情況,為搶征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福建省新四軍研究會對已掌握的650多名新四軍老戰士逐一登記造冊,三次召開老同志子女會議,講清意義,動員他們幫助拍攝征集資料。江西省新四軍研究會向省、市、區、縣老干部部門發函100多件,要求協助普查新四軍老戰士的數量、分布等情況。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僅淮安市就摸清了健在新四軍老戰士1108人。浙江新四軍研究會發動四個分會完成了對432名老戰士的摸底。重慶初步掌握新四軍老戰士74人、根據地和游擊隊老戰士138人。
全力以赴多搶快搶。辦公室一線采訪的同志與老戰士的生命賽跑,不怕吃苦,搶時間趕速度,先后赴北京、上海、杭州、寧波、蘇州、無錫、南京、武漢、宜昌、大悟、紅安、青島、濟南等十多個市縣采訪,有時顧不上休息、吃飯,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100多名受訪老同志大都在90歲以上,有的已達104歲,不僅有口述音像,還有留言和照片,珍貴資料來之不易。浙江省新四軍研究會和11個市研究會全面動員,全面展開,統一購置攝錄器材,統一培訓采編隊伍,完成了150名老戰士的采訪拍攝。福建省新四軍研究會組成四個小組冒著酷暑逐個醫院在老同志病床前拍攝口述音像,同時放棄假日休息采訪老同志子女,突擊搶救征集了一大批新四軍老戰士“活資料”。江蘇、安徽、江西等單位起步比較早,搶征數量多,成果明顯。北京、上海、重慶、云南、四川、湖北、黑龍江等省市研究會也都做了大量工作,不僅有口述音像,而且收集了不少日記、書信和實物。
加強協作交流。領導小組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情況,4次召開會議分析形勢,針對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不間斷地提出指導性意見。辦公室先后多次致函或電話與各省市新四軍研究會溝通,就搶救征集工作進行協商協調。各研究會密切協作,相互支持,為搶救采訪提供便利條件。辦公室采集組赴北京、上海、湖北等地采訪,得到了當地研究會有力支持。為加強交流,相互學習,《鐵軍》雜志及時刊登搶救工作相關消息,《鐵軍簡報》連續編印5期特刊交流工作進展和做法,鐵流N4A網站專門開設了史料搶救頁面和相關數據庫。
搞好經費物質保障。為了確保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列入專項經費預算給予保障,購置了一批攝影錄音、存儲介質等設備器材。給五個省市適當經費補助,為史料搶救提供條件。鐵軍雜志社不僅抽調得力人員參與采訪搶救,而且從有限的經費中拿出近4萬元購置專業照相設備。(王路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