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本是極講技巧的政治方略,卻被肯尼亞演繹成你一拳我一腳的軍事報復。4月5日,肯尼亞軍機進入索馬里境內,空襲了宗教極端組織索馬里“青年黨”的兩個營地,作為對莫伊大學慘案的報復。“青年黨”在三天前制造的這一慘案,或者說宗教屠殺,造成148人死亡。
不過,肯尼亞報復性打擊并無法肅清“青年黨”。雖然近年來由于非洲聯盟和肯尼亞軍隊對索馬里的干預,“青年黨”已經連連潰敗,但不排除他們狗急跳墻,發動規模更大的暴力襲擊,尤其是在肯尼亞境內。
一些反恐官員表示,因為與基地組織在也門和北非的分支機構,以及尼日利亞的博科圣地組織同流合污——它們共享戰術、技術、訓練和資金——“青年黨”變得更加老辣。
為什么 “青年黨”要針對肯尼亞?戰事起于4年前,2011年肯尼亞以北部旅游勝地頻遭越境襲擊為由,出兵進入索馬里,從南部對這一武裝組織形成壓力;埃塞俄比亞軍隊則響應“非盟”號召,從西部對青年黨發動攻勢,幫助索馬里政府軍奪取兩處中部重鎮。
“青年黨”武裝在失去“領地”后化整為零,一邊宣布全面效忠“基地”組織,一邊把復仇的矛頭齊刷刷地指向肯尼亞基督徒。屠殺 “異教”肯尼亞人的行動,目標明確,手段殘忍,最近3年,每隔數月,就會重演一次。2013年,“青年黨”對內羅畢的一家商場發動襲擊,雙方對峙四天,導致67人死亡,震驚世界,這次的莫伊大學慘案再度刷新了殘忍指數。
只要“青年黨”在肯尼亞制造恐怖襲擊,肯尼亞政府軍就會越境行動。對戰了4年,肯尼亞卻突然發現,在別人的地盤上打對攻戰容易,一旦敵人滲透到自己的地盤,問題就遠非一支部隊、一個沙盤能夠擺平。

2015年4月2日,內羅畢肯雅塔國立醫院,醫護人員營救受傷的學生。
聯合國監察組2011年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曾有描述,“青年黨”在肯尼亞境內獲得大力支持,該國的多個宗教與文化組織為其激進活動籌措資金并招募戰斗人員。
聯合國監察組還發現,“青年黨”在肯尼亞的活動一度只限于索馬里族裔社區,但自2009年以來,它在非索馬里族裔的肯尼亞人中的影響力與成員人數也急劇擴張。
“青年黨”為什么能滲入肯尼亞?部族矛盾復雜、沖突頻發的肯尼亞北部邊境等地區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滋生恐怖主義的溫床。幾年來,“青年黨”不僅從海陸兩條線,更以高額賞金招募了不少肯尼亞年輕人加入,去年幾次襲擊中均有肯尼亞籍襲擊者的身影。
這次的大學慘案,又因“內鬼”的出現而頭緒雜亂。肯內政部2日發出通緝令,懸賞約22萬美元捉拿被認為大學襲擊案的幕后策劃者、“青年黨”高級頭目穆罕默德·馬哈茂德。按照索馬里警方的說法,馬哈茂德據信50多歲,出生在肯尼亞,會說流利的斯瓦西里語,先前是恐襲所在地——加里薩市一所宗教學校的教師,后來成為校長。這次慘案中,還有一名保安竟然是“青年黨”的內應。
事實證明,“青年黨”之于肯尼亞,既是反恐問題,也是宗教問題,還摻雜歷史恩怨,更重要的是,它是索馬里政府官能不全、極端思想滲透東非這一大背景的反映。因此,肯尼亞反恐,恐怕需要更多通盤策略、更多地區考慮、更多國際商議,以及更多對鄰國的關照和扶助。
就在此次襲擊事件爆發的幾天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他將在7月訪問肯尼亞,這將是他擔任總統以來首次訪問父親的祖國。在這之前,奧巴馬一直遠離肯尼亞,至少部分原因在于,對該國政治局勢不穩定存在擔憂。
慘案發生后,奧巴馬表示不會取消訪問。近年來,肯尼亞與美國加強了軍事合作,共同打擊基地組織和海盜行為,中情局駐內羅畢情報站是非洲最大的情報站之一,不過這都不足以消除恐怖襲擊的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