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寶
2014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作為我國首批司法改革的試點地區之一,上海率先在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審判權力運行機制、職業保障、全市法官統一管理、全市法院經費統一管理等五項改革任務上“試點”。
全國兩會期間,《中國新聞周刊》就上海法院試點情況專訪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崔亞東。
中國新聞周刊:上海是全國首批司法改革的7個試點省(市)之一,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崔亞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他還強調,“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要更好堅持黨的領導、更好發揮我國司法制度的特色、更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凡是符合這個方向、應該改又能夠改的,就要堅決改;凡是不符合這個方向、不應該改的,就決不能改。”
上海法院是中央確定的全國首批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之一,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堅持以“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為總體目標,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的三個方面的重點任務、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的八個方面改革任務和中央批準的上海司法改革試點五項任務為重點,著力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體制機制上下功夫,著力在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上下功夫,破解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難題,實現上海法院審判體制和審判能力現代化。這是我們上海確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中國新聞周刊:作為上海人民法院改革的主導者,你對改革有什么設想?
崔亞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方案要抓到位,抓住突出問題和關鍵環節,找出體制機制癥結,拿出解決辦法,重大改革方案制定要確保質量。”
為了實現改革的目標,提高改革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我們緊扣中央改革的要求,遵循司法規律,注重在抓好頂層設計和制定實施方案上下功夫。我們堅持問題導向,深入開展調研,前后召開了30場座談會聽取意見,梳理了5大類100多項問題,在此基礎上歷經34稿形成了《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及一系列配套制度,為改革有序推進提供了制度保障。
從目前推進的情況來看,我們的改革是符合三中、四中全會的精神的,也是符合中國司法的實踐和上海的實際的,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中國新聞周刊:2013年底,最高法院部署了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的工作,請介紹一下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情況。
崔亞東:權責明晰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是公正司法、高效司法、廉潔司法的必要保障。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從司法機關內部做起,從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改起。
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審判分離、審者不判、判者不審的問題;還有審判工作內部層層審批,由院庭長簽批裁判文書,權責不明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使司法質量水平難以保障,而且一旦發生冤假錯案,難以追究責任。
人民法院就是要通過改革和完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以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因此,我們緊緊抓住審判權力運行機制這個重點推進司法改革試點工作:
首先,我們以審判權為核心,建立完善了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機制。建立法院辦案人員權力清單制度,落實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規范裁判文書簽發制度,明確院、庭長不得對未參加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進行簽發;合理定位審判委員會職能,完善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規范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范圍。
第二,我們以權責統一為原則,建立完善了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明確主審法官、合議庭的辦案責任,著力改變權責不明、責任追究難落實及合議庭“合而不議”“參而不審”等問題。
第三,我們以審判管理權、審判監督權為保障,健全完善審判權監督制約機制。明確院、庭長審判管理職責,規范審判管理權行使方式,理順了審判權與審判管理權、審判監督權的關系,在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同時,加強和規范司法活動的監督制約。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崔亞東。攝影/本刊記者 湯彥
第四,我們以保障審判權高效公正廉潔行使為目標,建立完善了司法廉潔的監督機制。比如說我們建立了案件廉政回訪制度,2014年共發放廉政監督卡22.75萬件,案件廉政回訪6966次;建立了司法廉政風險提示系統,系統運行以來共發現處置和反饋問題1258個;嚴格落實“一方退出”為主的法官回避制度,對配偶和子女是律師的法官實行“一方退出”,目前上海法院在審判、執行崗位工作的法官,其配偶子女為律師的有113名,已經全部退出審判、執行一線崗位。
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上海四家先行試點法院的審判分離、權責不明、層層審批等行政化問題正在得到解決,“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正在得到落實,公正高效廉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正在形成。四家試點法院直接由合議庭評議后裁判的案件比例為99.9%,提交審委會討論案件比例僅為0.1%。
中國新聞周刊:聽說上海人民法院還建立了法官員額制退出機制,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崔亞東:的確,我們在法官員額制的基礎上建立了法官員額退出機制,破除“入額終身制”,以保證員額內的法官隊伍始終是一支高素質的隊伍。法官員額退出機制和法官的保障機制等幾個機制是人員分類管理的配套機制。
進入員額制的法官,不是一次入額終身合格。我們每年都要對法官進行考核,包括辦案工作業績、公正廉潔司法、遵守職業操守等。考核合格的,繼續留在員額內;對工作任務完成不了,考核不合格的,將要退出法官員額。如果犯嚴重錯誤或涉嫌違法犯罪的,則要按黨紀國法來處理。
中國新聞周刊:在你看來,下一步司法改革有哪些重點?
崔亞東: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任務中,涉及到法院的有3個方面18項任務;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改革任務中,涉及到法院的有8個方面 83項任務;最高院出臺的《關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提出了7個方面 65項具體改革舉措。這些都是改革的重點,對我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十分重要意義。隨著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人民法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責任將更加重大、任務將更加艱巨、使命將更加光榮。
在這些改革中,有些重大改革,涉及的不只是法院一家,比如說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這是從司法理念到司法實踐的轉變,它要求訴訟結構的合理構建,促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檢察機關的審查起訴活動始終圍繞審判程序進行,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堅決貫徹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和規則,從根本上防止冤假錯案的形成。
中國新聞周刊:在我們調研中,有些人認為司法體制改革是司法部門的事,但事實上司法改革是取決于有關部門的協作,比如人事、黨組織關系、干部管理權限等。請問上海高院在改革中如何協調其他部門推進改革的?
崔亞東:司法體制改革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系統性、整體性強,必須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規劃、協調推進。每一項司法體制改革措施的出臺和落實,都離不開相關部門的緊密配合,協力推進。
上海市委對司法體制改革高度重視。韓正書記多次強調,要完成好中央在上海的兩項改革任務,一是著力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二是扎實推進本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并多次聽取司法改革工作情況的匯報。為確保改革順利推進,上海市委政法委專門成立了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推進小組,統一領導、協調推進上海司法改革試點工作。
上海的相關部門改革意識、大局意識強,對司法改革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關心,積極參與,研究制定了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幫助解決在改革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為上海的改革試點積極穩妥推進提供了堅強保障。
(實習生毛藝霖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