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超
俯瞰福爾塔瓦河的露天酒館啤酒讓這座城市的人活躍、躁動,卻又不至于瘋狂
捷克以底部發酵法釀造的淡色啤酒最為有名
捷克作家赫拉巴爾說:“在布拉格,完美的一天始于清晨的一杯啤酒。”對不起,這句話是我剛才編造的,但讀過赫拉巴爾小說的人會明白,赫拉巴爾的一天,多半是從一杯啤酒開始的。他熱愛布拉格的啤酒館(hospoda),堅持認為啤酒與思想之間,存在著某種神秘聯系。他曾經說過,啤酒館是消除偏見的最佳場所。在這里,最平凡的人也能即興創作,也能激發熱情與想象力。他讓筆下的人物整天泡在啤酒館里——這觥籌交錯的喧嘩,才是布拉格日常生活的圖景。
在舊城廣場彎彎曲曲的巷子里,有一家叫作“金老虎”的酒館,赫拉巴爾無數次坐在這里,手里握一杯啤酒,傾聽著周圍人的閑聊,而他筆下的人物也正是這樣坐在里面。這些普通的人事,尋常的情感,在啤酒館醞釀、發酵,卻自有詩意。《底層的珍珠》描寫了12個布拉格的生活片段,每一個都洋溢著啤酒館的基調,那是赫拉巴爾第一個被改編成電影的小說,而電影導演門澤爾,也是啤酒館中的常客。
布拉格的啤酒館文化,如同巴黎的咖啡館文化。啤酒與咖啡,也正體現了兩座城市的不同。啤酒,帶著一種草根性,一種自嘲般的隨意,一種揮霍人生的肆意,就像另一位布拉格作家哈謝克一樣。據說他常年趿拉著拖鞋,流連于布拉格一個又一個酒館,隨手拿起練習本,趴在酒桌上寫《好兵帥克》,而寫作的目的——只是為換幾個酒錢。
布拉格最著名的老泉啤酒廠
咖啡讓人清醒,給人思想上的秩序井然,而啤酒讓人活躍、躁動,卻又不至于瘋狂。1974年,38歲的哈維爾還在一家啤酒廠打工,早晨5點起來滾啤酒桶,晚上穿著牛仔褲和T恤喝啤酒。6年前,蘇聯的坦克碾碎了“布拉格之春”,但是啤酒館里的“思想風暴”一直不曾停息。
后來,哈維爾成為捷克第一位民選總統,盡管人們不再能夠在布拉格的小酒館里遇到他,可他執政的13年,為捷克留下了無比豐厚的政治遺產:捷克經歷了從專制回歸民主的轉折,也經歷了與斯洛伐克和平分裂成兩個國家的劇變,無論何種情況,哈維爾都以平和靈活的態度面對。
他鼓勵市民喝啤酒。“凡是啤酒都是好的,”哈維爾說,“這樣,當人們談論政治時就不會那么瘋狂。”這大概就是哈維爾的“啤酒政治學”。
2003年1月,哈維爾的告別宴會上,幾百個過去和現在的幕僚聚集在金碧輝煌的大廳里,在滾石樂隊贈送的吊燈下,喝著啤酒,吃著三明治,向他道別。
如今,赫拉巴爾、哈謝克、哈維爾都已經離開人世,我們能在他們的作品里,尋找他們當年的身影。當你漫步布拉格街頭,隨意走進巷子中的小酒館,會發現這些小酒館里也保留著對他們的記憶。他們都是布拉格不朽的幽靈,是遍布在布拉格無數幽靈中的佼佼者。
這座城市浸染了哈維爾的“啤酒政治學”
布拉格街頭拍攝婚紗照的新人
“有時候,他們會回到從前的街區,在路邊的啤酒館叫上一杯比爾森啤酒,然后注視著窗外的燈火。”布拉格的啤酒作家Evan Rail在《布拉格和捷克美味啤酒指南》(Good Beer Guide to Prague & the Czech Republic)中如是說。
捷克啤酒的人均消費量世界第一,平均下來全國男女老少每天都要至少喝掉一瓶啤酒。所以當你來到布拉格,一定要去小酒館坐坐,喝上一杯。
TIPS
1. 捷克的啤酒品牌眾多,但沒人能說清哪個牌子的酒最好,這取決于個人的口味和心情。如捷克的“百威”(Budvar)啤酒稱自己為“王者之酒”,因為它曾在16世紀早期作為專供王室的啤酒。“拉德蓋斯特”(Radegast)3次在啤酒評比中奪冠。“山羊”(Kozel)啤酒則曾經獲得過年度金質獎章。古泉酒廠的“比爾森之源”(Pilsner Urquell)啤酒是捷克最受歡迎的啤酒,“甘布利努斯”(Gam-Binus)則是銷量最大的啤酒。
2.在各類啤酒中,捷克以底部發酵法釀造的淡色啤酒最為有名,而這種發酵法的代表就是1842年開始在捷克南部城市比爾森生產的比爾森啤酒。這是一種麥芽糖濃度在10%至12%的淡金色啤酒,正宗的比爾森啤酒必須用摩拉維亞大麥、匝特克啤酒花以及捷克最好的酵母株釀造。比爾森啤酒已經成為淡色啤酒的代名詞,這種釀酒法也是目前市場的主流。我們能喝到的大部分啤酒,都是比爾森啤酒。即使在世界上別的國家生產的淡色啤酒,也會在標簽上寫明Pilsener或者P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