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柳柳
一次很常規的處罰,因為選手的一次公開“罵討”演化成了對電競聯盟的集體攻擊。具體細節還有待調查,我也不想趟渾水。但有一點我想說,我不敢想象如果一個足球俱樂部的大牌無論什么原因而在公開的場合罵人會是怎樣一種場景。也許只有電競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吧,一人罵人,萬人敬仰。沒辦法,DotA就是有粉絲評論導向綜合癥。如果什么都以粉絲評論為導向的話,那我覺得所有的選手都應該穿拖鞋短褲領獎,光膀子打比賽,和粉絲合影抽著煙滿嘴臟話……為什么?因為粉絲會告訴你這叫帥,這叫酷,這叫率性而為,是新時代年輕人追求自由的一種象征。
看到這么多對聯盟的攻擊,以及擺出的事實和理由,還有現在人們如此的不支持,再回想起當年電競聯盟成立種種。不禁讓我感嘆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是多么巨大。
聯盟的成立就是為了解決欠薪問題,但這次選手攻擊聯盟還有很多粉絲謾罵最大的理由就是,WPC的獎金呢?!每當看到這個我也想笑,很多人都把欠薪的鍋甩給了聯盟,我們先不說WPC,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聯盟成立最初的幾個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解決比賽的欠薪問題。
這里就要說到聯盟成立的大背景,話說2011年,那一年全年的DotA(算上DotA1和2)比賽一共有27個,但是比賽質量參差不齊,這樣就出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有不少比賽會拖欠俱樂部的獎金甚至來回車費和住宿的報銷。當時很多俱樂部和選手怨聲載道,而那年底正好是聯盟將要成立的時候,所以聯盟自然就有了一個功能,保證旗下俱樂部參加比賽可以拿到應當屬于自己的獎金。具體的做法就是賽事要和聯盟提前溝通,保證獎金甚至把獎金提前交給聯盟托管,這樣聯盟的俱樂部才會參加比賽。
這樣的作法沒有什么不妥,而且保證了俱樂部的利益。不過WPC算是一個例外,這也是聯盟歷史上經歷的三大與理想有差距的事件之一。
WPC和其他賽事根本不同的地方在于,按道理他屬于聯盟的自主品牌賽事(這也是聯盟成立的另一個原始目標之一,建立自己的自主賽事,ACE DotA聯賽就是這個目標的最早產品,而WPC是第二個)只不過在中國這個誰出錢誰是爸爸的社會,他的品牌和執行最終都屬于景瑞。景瑞和聯盟的俱樂部簽訂了排他合同。所以這個按道理是聯盟的比賽,卻實際上成了第三方的比賽,而后來這個第三方崩了,自然的聯盟也就成了背鍋的人。
這就是為什么大家都覺得很冤的原因,聯盟覺得欠錢的又不是自己,為什么鍋自己背?但是外界都認為這聯賽是聯盟自主的聯賽,為什么欠錢了你不給?
所以你說聯盟冤不冤?其實挺冤的,但是該不該?又挺該的。
理想是想自主,這沒有錯,但現實是沒錢被人綁架了,結果出現了WPC這樣一個授人以柄的事情出來。
一個本來要解決拖欠獎金問題的組織,卻自己出了問題,到底該怪誰呢?
原本是為了俱樂部生存而篩選比賽參加,但說到聯盟限制選手參加比賽,甚至導致ti3中國軍團全面失利,這又是另一個聯盟現實和理想差距巨大地事件。
正如上文所說,在聯盟成立的2011年,有太多的比賽需要俱樂部去參與,而這些比賽本身有可能只是某個廠商想推廣一下自己的產品,俱樂部只不過以很低廉的價格被當槍用了一下,再加上比賽多了,其中獎金低,質量差的比賽不在少數。經歷過那一年的朋友們都會有感受的。這些比賽更讓俱樂部疲于奔命,一年到頭俱樂部都在外面奔波,當年的DK的隊員們甚至有三個月都沒有在自己基地住過一天。當時的俱樂部認為,如果再這樣下去,俱樂部都會死掉,因為根本不可能有穩定的電競環境,而更長遠的是,只有俱樂部聯合起來,做自己的聯賽才能提高電競的門檻,讓電競有良性的發展(請參見LOL繼承了當年ACE DotA聯賽核心思想后打造的LPL)。
而在確定了這個目標之后,ACE DotA聯賽因運而生,在當時,感覺中國DotA未來形勢一片大好,理想即將實現。但是,現實來了。
ACE第一屆DotA聯賽之后,Ti2來了,iG奪冠了,這是一個舉國歡慶的事情。但是卻給ACE的帶來了嚴重的后果。如果沒有Ti2和DotA2,可能ACE DotA聯賽就會繼續下去,雖然需要成本,但當時王校長還是掏的起的,而且有前途,再掏一掏錢又有何妨?但Ti2之后,ACE聯賽遇到了一個極大的難題:該辦什么項目?DotA,感覺已經不符合潮流。DotA2?讓人心猿意馬的事情來了,DotA2當時已經確定是完美代理,ACE如果做DotA2比賽,那就是在給完美推廣游戲,完美應不應該出錢?但顯然當時以及后來的完美都沒有給這個聯盟支持的意思,所以ACE當然不能輕易辦DotA2聯賽。而就在這樣猶豫的同時,LOL來了,在騰訊強有力的支持和整合下,LOL的比賽在2012年開始出現,所有的俱樂部都開始轉型并建立LOL分部。于是ACE的聯賽就這樣擱置了,而這套思想最后被LPL全盤吸收,騰訊和LACE的關系曖昧,而完美又因為DSL和WPC的事件更加記恨ACE了。理想被現實擊的粉碎。
自己的比賽辦不下去了,這時候ACE又做了一件是自己真正失誤的事情,就是出臺了參加比賽的標準——獎金數額。
其實如上文所說,如果ACE有了自己的聯賽,那么不參加其他比賽是情有可原的,比如賽程沖突等等,但是沒有了自己的比賽,選手俱樂部要生存,就必須去參加別人舉辦的比賽。而參加什么比賽這就是一個學問了。
記得ACE成立之初,其實并不是只參加自己的聯賽而拒絕所有的比賽,而關于參加什么比賽其實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標準的。首先,不參加那些純粹由廠商舉辦的比賽,比如華碩的WGT等等,因為這些比賽已經被當時的俱樂部們定性為廠商活動,而非電競比賽。而這里的不參加的意思并不是絕對的排斥這些比賽,而是由聯盟內部商議派出代表隊打表演賽,獎金以出場費的形式發放給各個俱樂部和選手。至于為什么,要說起來可就是一個論文了,這里就不說了。其次,俱樂部無論如何會繼續參加那些已經有歷史的第三方舉辦的電競比賽,比如WCG、G聯賽、StarsWar、ECL等等。
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最后聯盟出臺的參加賽事的標準居然是獎金的高低。本來篩選比賽是為了俱樂部的生存和電競環境的改善,但最后卻變成了一個充滿勢力和銅臭氣味的低級行為。
當然,再加上Ti3中國軍團慘敗,ACE成了眾矢之的。其實說起來,當時比賽少真的和他們沒有直接的關系,因為當時處于中國的轉型期,DotA比賽已經失去舉辦的意義,DotA2大家都在觀望完美的態度都想從完美那里分一杯羹。最終,有限比賽又因為ACE的賽事獎金標準最終把“ACE不讓選手參加比賽”這個結論放的無限大。
“專心舉辦自己的比賽(聯賽),只參加少數真正有意義和質量的錦標賽,這樣才能讓俱樂部的發展走上正軌,從而讓DotA在中國的發展更加規范和成熟,在職業體育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這句話是我給ACE成立之初所有俱樂部的想法的一個總結,這是一個理想,但現在回首看來,現實是多么殘酷。而且最諷刺的是,LACE似乎可以把這句話用在自己身上,只是把DotA變成LOL而已。
一個已經被證明是正確的理想和方向,但是因為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以及自己錯誤的作法而讓聯盟在人們的心目中成為了另一種形象。到底該怪誰呢?
為什么EHOME總是情緒激動?
你會發現,在反對聯盟的人群中,以前的豪門EHOME的相關人員,比如71等都會特別激動。為什么?其實這就是另外一個更加諷刺的歷史事件了,現在想起來我都覺得沒地說理去。還是等我細細道來。
2011年,聯盟的成立有兩個最直接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2011年初,當時的豪門EHOME被加起來只有十幾萬的選手個人簽字費擊敗,一個上一年度十冠王,在接下來一年擁有宏偉計劃的豪門就這樣一蹶不振。而也因為這十幾萬,銀河戰艦起航。相信如果你是當時的71,你會深深懷疑做俱樂部的意義在哪里。之后在DotA俱樂部的群里,選手跳槽一片混亂。其實ACE成立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目的還是幾個俱樂部坐下來商量一下,不要隨便挖人,選手轉會需要規范。第二個原因,那就是王校長當時進軍電競,以iG俱樂部為載體開始要整合電競,意圖建立中國的KeSPA。2011年7月WCG中國區期間,當時的俱樂部經理們在上海第一次集中,半年后,聯盟成立。
這一切看起來其實挺完美,雖然EHOME受了傷,但是看看現在已經較為規范的轉會制度,再去回想幾萬簽字費就能把一個豪門整垮的過去,其實聯盟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現實問題出在哪里?
在上面兩個直接原因之間,發生了一件事。2011年,當時國內最強的LGD戰隊除了ZSMJ以外,其他四人全部被挖到iG。在當時,LGD也一度面臨EHOME所遭遇的危機,應該說更為嚴重,當時的經理和投資人都在思考要不要繼續辦下去。
這是多么諷刺的一件事,一個要整合電競的俱樂部,一個要建立聯盟解決亂挖人的俱樂部在整合之前卻把另一家俱樂部幾乎挖散。這件事情起碼讓iG在EHOME這里是去了公信力,部落應運而生。
其實71和EHOME真的是挺冤的,現在的聯盟可以說是在老EHOME的“尸體上”建立起來的,但是到頭來都沒有給EHOME一個說法。甚至于因為部落,當71復出DK執教時,還有聯盟內部無厘頭讓他不要接受采訪,因為當年他有很多不利于聯盟的言論……想到這些,心中感覺好笑,但是卻笑不出來。
只能說,雖然電競歷史很短,但是短的精彩紛呈。
以上就是造就ACE,準確的說是現在DACE的三大理想與現實差距的三大事件。正是這三大事件讓一個意圖通過建立俱樂部之間穩定的溝通機制,從而改變惡略的電競環境,并通過良好的俱樂部規范,打造自己產品,促進俱樂部良性發展并最終走上向職業體育發展道路的純市場經濟催生的電競俱樂部聯盟卻成了粉絲心目中一個充滿銅臭,壓榨選手,無惡不作的非法組織。想想也是不勝唏噓。
怪誰呢?我覺得歸根到底也許只怪沒有足夠的現實利益讓聯盟的人有動力來實現理想吧,所以活該諾大的聯盟遇到事情只有一個小姑娘來承擔所有的一切。